肉宅屋

盛华 第36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而且,皇上虽然混帐,可朝廷诸臣,却忠义者居多,一并屠尽了,我和王爷那份打算,就大白于诸人面前了,我家王爷所想之事,只怕就极难了,实在犯不着,您说呢莫先生?
    皇上这会儿用我们王爷压着太子,也用太子您,压着我们王爷,你们和我们,就象翘翘板,在皇上那里,倒了一个,另一个,也就留不得了。唉。”
    李夏悠悠叹了口气。
    “所以,我思忖再三,还是得来一趟。这个时辰,皇上应该从金明池启程回来了,不过小半个时辰,也许小半个时辰都用不了,你们比我更清楚,等皇上回到这里,回到宫里,这一切,太子如何和皇上解释,所谓江娘娘的病重,以及,这些精锐死士?
    唉,至少这一会儿,咱们两家,是难兄难弟,谁都少不得谁。”
    “王妃这话,我和太子可听不懂。”莫涛江脸色微青,看了眼同样脸色发青的太子,勉强道。
    “先生做事缜密,难道没派探报往来太子宫和金明池之间么?探报怎么说的?至少这会儿,你们和我们,一损俱损。
    先生请三思,太子请三思,不要一时冲动,毁了我们大家。
    太子该派个人去看一看,不过须臾之间,若如江公子所推测,这须臾的功夫,并不晚,毕竟,江公子的京畿大军,总要等皇上进了城,才好发动,若江公子又错了,退回去还来得及。”
    李夏来回看着两人,淡然而诚恳。
    周围聚集过来的官员小吏越来越多,堵在东西大街两侧,以及四周。
    太子心里滑过丝不祥之感,他好象上了什么当了。
    ……………………
    陆仪一路催马狂奔,冲进万胜门,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马速半分不减,在一路惊叫声中,直冲往前,只求不当场踩死人而已,其余,踢翻东西撞伤人什么的,一概不管不顾,他实在顾不上了,眼睛紧盯着前面,只盯着前方,手里的鞭子一下接一下挥起,挥出一连串儿的急促的鞭响。
    王妃给他的时辰,只能这样用尽全力,一路狂奔。
    承影等小厮紧跟其后,全神贯注控着马,有陆仪冲在前面驱开了惊恐尖叫的行人,后面跟着的他们,就轻松很多了。
    阮十七带着二三十个小厮长随,坐在最靠近万胜门的一间茶坊里,正百无聊赖的喝茶喝的满嘴水味儿。
    他领了吩咐,多带人在这儿守着,至于干什么,长贵那厮居然甩了一句: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这叫什么话?
    阮十七颇为自得的抖开折扇,这该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差使,也就能派给他这样的聪明人了,那个魔头虽说可恶,这份看人的眼力是没话说的……
    阮十七正要站起来再出去转一圈,看看该干什么,只听到城门外一阵惊叫传来,阮十七一窜而起,扇子也不要了,一只手撑着窗台跳出茶坊,刚要往前冲,陆仪连人带马,箭一般直冲而来,阮十七吓的唉哟一声,身子晃了好几晃,才收住步,等他收住步,连承影他们都已经冲过去了。
    阮十七半张着嘴,呆呆看了几眼已经看不清的陆仪等人,再慢慢转着头,看着身前身后身左身右惨叫哀呼的人群。
    他知道他这份该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差使,是要干什么了。
    “来人!快救人!给爷救人!把你家茶坊给爷清空,爷给你一百两银子!那边,那家客栈,东山呢,去清出来,给五百两,西山赶紧把人抬进来,北海去请大夫,把跌打大夫,别的大夫也行,全请过来,银子给足,不来就揍!”
    阮十七跳脚大叫。
    陆仪纵马狂奔,转过西角楼大街,再往前人就少了,陆仪一鞭子抽在马背上,将马速又提上来一线,一口气冲过孝严寺,在离孝严寺不远的一座吊桥前,猛的勒住马,不等高高仰起的马前蹄落下,就跳下马,冲到值守在吊桥前的当班内侍卫急问道:“曹少监呢?快叫他来!”
    当班内侍卫是认识陆仪的,见他急成这样,答的极快,“曹少监没在……”
    “快让人去找!”陆仪深吸了口气,“我有点儿着急了,这里谁主事?烦你请他来,出大事了。要快!越快越好!”
    “是,将军稍等。”当值内侍卫冲吊桥另一头的侍卫挥着手,疾冲过去。
    片刻功夫,一个中年侍卫一只手拎着衣服前襟,大步流星直冲过来。
    陆仪带着承影等人,冲过吊桥,紧盯着中年侍卫问道:“你叫什么?在内侍卫中领何职务?进内侍卫几年了?原来在哪里当差?”
    “回将军,卑职卫银台,内侍卫东营统领,进内侍卫十六年了,原来是军户,自小被内侍卫挑中,历练十一年后,补入内侍卫。”
    中年侍卫答的极其详细。
    “我知道你,以稳重谨慎著称,是个极难得的。”陆仪说着,将卫银台往吊桥中间拉了几步,俯耳低低道:“金明池演武时,有献艺的江湖舞伎行刺,皇上重伤,现正由柏小将军和几位相爷护卫,往京城急赶回来。”
    卫银台两眼圆瞪,脸色煞白。
    他在内侍卫当差十几年,头一回听说有人敢行刺皇上,皇上居然还受了重伤!
    不光他,就是先帝,再往前……本朝哪出过这样的事!
    “真的假的?”卫银台喉咙干涩,一句真的假的问出来,立刻就觉得自己太傻了,眼前是陆将军,怎么可能有假?他怎么能问这样的话,就算问也不该这么问。
    “我是说……”
    “崔太监死了,我跟在秦王府船上,离御船远,没看清楚,接旨时,只知道崔太监死了,皇上重伤,其余……”陆仪深吸了口气,随即一脸苦笑,“真假,一会儿不就知道了,咱们两个有话直说,这是有人谋反。我奉了旨意,命内侍卫稳住宫城和皇城,非皇上面谕,不受任何人指使,曹少监哪儿去了?得立刻找到他!”
    “曹少监昨天傍晚回去的,一直没见着,早上启驾时,崔……”
    卫银台一口接一口的深吸着气,想要再多解释,却被陆仪打断。
    “那来不及了,不能等他了,也分不出人手去找他,内侍卫暂时由你主理,你赶紧把人召集起来,我说几句话,传了旨意,就得赶紧全数到宫城和皇城,皇上快到了,宫城和皇城,可千万不能再出任何乱子!”陆仪声色俱厉。
    卫银台一颗心抽的紧紧的,连声答应,侧身让过陆仪,命人收起吊桥,放出紧急标识,赶紧召集所有内侍卫。
    内侍卫也就两百人左右,除去在各处当值的,以及这一趟随护圣驾往金明池去的,其余都在,片刻功夫,一百来名内侍卫就到齐了。
    陆仪站在队伍前面,和卫银台并立,先看了眼了卫银台,卫银台急忙拱手欠身,恭敬的示意陆仪只管吩咐。
    “一刻钟前,皇上在金明池御船上遇刺,崔太监死了,本人陆仪,奉旨急赶回京,命内侍卫立刻赶往皇城各处,弹压一切不轨之意图。皇城内各部,宫城内各处,各处各人,各归其位,任何人不许擅离擅出,不许任何人随意走动,违者杀无赦。”
    顿了顿,陆仪接着道:“太子亦然,皇上有旨意,太子该在太子宫内闭门读书,太子宫内外,严密封锁,不许任何人进出。一切等皇上御驾回宫之后,再遵上谕。”
    “是!”卫银台立刻拱手应诺,诸护卫在卫银台之后,一起应诺。
    内侍卫自建立以来,就极敬重一手立起内侍卫的那位陆爷,以及陆家,这上百年来,每一代的陆家,每一位驻守京城的家主,都值得他们敬重,和信任。
    除了这份敬重和信任,还有陆仪这些旨意,这确实是在皇上重伤的情况下,最应该做出的安排,相对于眼下的朝廷大势,也也是最公正无偏的安排。
    内侍卫中,没有人生出任何别的想法,只仰头看着陆仪,听着他一连串的分派安排,令出既行,如臂使指。
    ……………………
    看到一对对的内侍卫从左嘉肃门疾冲而进,往水流般往各处冲过去,厉声命令所有人回归原处时,太子的心猛的一跳,他知道他上了什么当了,他被眼前这个女人的缓兵之计拖住了。
    莫涛江也看到了那一队队疾冲而来的内侍卫,面白如纸,身子轻轻摇了摇。
    她竟然这么快,他辜负了公子托付,他竟然上了她的当!
    “你看,皇上好好儿的吧?听我的话,回去吧,趁现在还没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李夏看着面色惨白的太子和莫涛江,微笑道。
    太子紧盯着李夏,突然抽出长剑,双手握住,咬牙瞪目,冲李夏疾刺过去。
    湖颖一声尖叫,迎着长剑急扑过去,在湖颖之前,承影由天而降,手里的长刀用尽全力砍在太子那柄长剑上,长剑应声而断,太子闷哼一声,握着长剑的虎口崩裂出血,血珠飞溅到莫涛江脸上身上。
    太子往后踉跄了一步,勉强站住。
    承影这一刀,用力极猛,震的太子半边身子一片酸麻,酸麻到已经感觉不到虎口崩裂的痛苦。
    断剑仍有几分去势,直直的扎进了湖颖的胳膊,湖颖用力咬着牙,也没能咬住那一声痛呼。
    承影横刀护在李夏身前,太子身后,诸多死士抽刀出剑,就要冲前。
    “莫先生,盗贼亦有其道,你我谋国,更是如此,事已至此,何苦再多搭进这些人命,让他们做了无谓的牺牲?”
    李夏看着就要冲上前的江家死士,和已经从她身后冲上前的陆仪等人和诸内侍卫,看着莫涛江,声音不高,却足够莫涛江听到。
    “江公子还没到,先要护住太子,才能谋算后事,先生三思。”李夏接着喊道。
    “太子爷,她说的不错,先退回……宫中吧。”
    莫涛江一步上前,紧紧抓住太子因为暴怒而微微颤抖,也因为暴怒,而血流不止的手,抖着声音道。
    一句话说出来,莫涛江青灰的脸上,两行泪水夺眶而出。
    这一场谋国之争,已经惨败,败在点点滴滴。
    第661章 当年的雄心
    天刚蒙蒙亮,丁家祖孙三人,带着半府的白头老仆,绕了些圈子,巳正前后,进了京畿大营。
    苗老夫人和丈夫丁老侯爷解甲归田时,北边和现在差不多,照先皇的话说,海清河晏,四方承平,苗老夫人带出来的那些精锐,放到地方歇息整顿,这一歇就是二三十年,照赵老夫人的话说,歇成了废渣。
    当时先皇恩旨,许在北边征战多年的老将老兵解甲归田,这是好事,象章大路这样解甲归田,安然生活,有不少。
    但还有不少,当时刚刚投军,年纪青青,立场要战场搏杀,戎马一生的,苗老夫人就安排他们进了京畿大营。
    当时统管京畿大营的周将军,比丁老侯爷大不少,却是从丁老侯爷的上上上级,做到了丁老侯爷的下属,做的心服口服,甚至给最小的孙子起了个名字叫慕丁。苗老夫人找到他,说要安排些伢子到京畿大营,他一口就答应了,安排了两百多人,进了京畿大营、
    当时的苗老夫人,五十左右,照她自己的话说,正当壮年,还雄心勃勃,想着有朝一日再领军北上,征战草原,到时候,把这些伢子要出来,班底就有了。
    可这个有朝一日,竟然再也没来,等她过了六十寿时,对这些伢子的愧疚之心,就很浓了。
    皇上和先皇一样,不爱动,从前京畿大营是要和南边北边西边,以及水军轮换的,以保证京畿大营是帝国最强悍的战斗力,可从先皇起,经常是进了京畿大营,就从头到尾,老死在京畿大营了。
    从苗老夫人过了六十寿起,就想方设法走门路,把她那些伢子们往有出息的地方挪。
    可丁老侯爷死后,丁家人丁单薄,后来又出了二儿子那场事,苗老夫人的门路极其有限,忙了十来年,也不过挪出去二三十个。
    直到治平十九年,秦王署理兵部,替北边大战挑人北上,京畿大营是金世子亲自过去挑的人,问到曾经跟随过苗老夫人和丁老侯爷的,统统挑出来送往北边,挑出来的这些人,一部分归到了她大孙子手下,一部分,归到关铨手里,如今都立了不少军功了。
    那一年,是苗老夫人过的最畅快的一个春节。
    隔没两年,柏帅父子剿平南方匪患,调任回京,柏帅做了枢密使,柏小将军领了京畿大营和御前侍卫。
    从那一年起,还留在京畿大营的六七十个当年的伢子,一天比一天得到重用,到今天,十五名副将中,有六名,都是她当年送进京畿大营的伢子,其余的人,也都是等级不一的统领了。
    苗老夫人坐在车上,车子前面,车门大开,车帘子掀的高高的,苗老夫人迎着风,眯眼看着就在眼前的京畿大营,心情十分愉快。
    往常,回回她来看她的伢子们,看到这些人,苗老夫人面上不显,心里却酸涩难忍,她和丈夫大丁年近三十才走投无路去投了军,丈夫背着孩子,她女扮男装,背靠背厮杀,不知道有多难,九死一生做到大将军,做到大帅,指挥千军万马,算是战无不胜吧,也不过打了三四年的仗,就奉调回京,闲到现在,三十年了。
    那时候,哪是什么海晕河清?草原上的青壮还在,底子好好儿的,要是那时候她和丈夫没有被调回来,再打上三年五年,哪怕三年两年,哪还能有后头什么乙辛连下几城这样的事儿?
    算了不想这个了,泽安常说她,就会打仗,虽是太婆,却是个武夫,嗯,她就是个武夫,就是觉得当年该把那帮狼崽子打断筋。
    “老夫人来了!”不远处的京畿大营门口,值守的兵士看到了苗老夫人的车子,一声愉快的喊叫,不用吩咐,急奔进去找孙副将禀报。
    孙副将是苗老夫人那些伢子们中,如今在京畿大营里官职最高的一个,很得柏小将军的信任。
    几个值守的兵士,一个一路飞跑找孙副将禀报,两三个赶紧跑出来将营门拉到大开,迎着苗老夫人的车子过去,殷勤的见礼,帮着牵马,答着苗老夫人的问话。
    营门刚刚拉开,一个小百户急急冲出来,挥着手大叫:“混帐东西!袁将军的吩咐都当耳旁风吗?快把营门关起来,今天一天,没有袁将军的命令,不许任何人进出大营。”
    “这是苗老夫人,又不是外人!”刚把营门拖开的小兵看样子并不怎么在乎这个百户,靠在营门上,斜着百户,一脸的你还没睡醒吧?
    “谁都不行!袁将军的吩咐……”百户急的跺脚,冲上前一把推开那个正鄙夷着他的小兵,用力想把门拖上,小兵伸脚抵住,用手推着他,“老贾,你昨天黄汤灌多了是吧?我都跟你说了,是苗老夫人来了。”
    “唉!昨天袁将军特别嘱咐过,特意提到苗老夫人……”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