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宠妾(作者:简小酌) 第11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这就是她宠妾的派头么?刘月娘总觉得她在趁机向自己示威。
    安贵妃面上温婉的笑容倒是没变,见奶娘把小公主抱了过来,连声夸了好几句,仿佛她今日过来真的只是探望宁妃。
    聊起育儿之事,安贵妃、宁妃、阿娆都有话可说,唯独刘月娘还云英未嫁,插不进话去。不过在旁边说些小公主生得有福气、可爱之类的话。
    期间刘月娘想借口问一问魏清姿之事,想单独把阿娆拉出来说话。阿娆却不给她面子,几次都把话绕开了。
    直到安贵妃起身离开时,刘月娘计划好的跟阿娆进一步接触、拉拢她,竟都没能实现。
    哪怕刘月娘伪装得再好,阿娆总是不接招,她的眼底的愠色便有些藏不住。只是强撑着笑容,不由太露出来。
    等两人离开,宁妃才笑出了声。
    “你竟一点儿都不给她留面子,不怕她以后报复你?”宁妃虽是口中这么说,却没有半点责怪的神色,反而很是支持。
    阿娆微微一笑,道:“正是连皇上都还未正式下旨,妾身就要先怕了她不成?若她真的嫁入东宫,妾身恐怕要吓得瑟瑟发抖了。”
    安贵妃和刘月娘或许想着,太子妃病重,她总该低调些,毕竟未来东宫里说了算的很可能是太子嫔。往后在太子嫔手下讨生活,哪怕太子再偏心也得尊重皇上下旨册立的太子嫔。
    她偏不。
    一天没下旨,以她才人的品级,刘月娘就得向她行礼问安。
    新仇旧恨加在一起,她才不想向刘月娘低头。
    阿娆忽然想起了之前太子说过的话,虽说现在想想是戏谑的话,确有几分道理。她受宠,也是对太子妃的保护。
    “你做得很对,这样的人不必跟她客气。”宁妃笑着赞同道。
    左右刘月娘对自己也不会有好感——阿娆想起那日在后山,刘月娘恐怕是想拖延时间,等到吴东纬事成后,好带着大家“刚好”撞破,让魏清姿身败名裂。
    自己也算是毁了她计划的人之一,她们永远都没可能和平共处。
    既是如此,倒不如让自己痛快,还能帮清姿出气,岂不是一举两得?
    第134章
    这次和刘月娘的碰面称得上不欢而散。
    宁妃虽然赞同阿娆的态度, 却怕万一真的刘月娘嫁入东宫, 会对阿娆恨之入骨。故此在王皇后来重华宫时, 她便把安贵妃和刘月娘那日来的情形添油加醋的告诉了王皇后。
    安贵妃越是势在必得,王皇后便越是不舒服罢。
    “娘娘, 刘大姑娘也是书香门第出身,妾身瞧着她的礼数规矩却差了些。”宁妃毫不掩饰自己对安贵妃行为的不喜, 眼中透出几分轻蔑:“这还没进东宫当上太子嫔, 就轻狂起来。”
    王皇后虽是没说什么,也跟着笑了两声。
    如今徐婉宁在后宫风头正盛, 已经势不可挡。虽说自己知道庆和推了徐婉宁, 是在徐婉宁的有意引导下。可事后,已经成功徐婉宁没有赶尽杀绝, 已经封了妃的她倒也真的帮着求情。
    打个巴掌再给个甜枣,王皇后也只得承认她在这件事上技高一筹, 不敢再让人传她的流言。
    如今说起两人共同不喜的安贵妃, 更是觉得亲近了些。
    “原本这事也与妾身无关。”宁妃挑了挑眉, 冷笑一声:“玩心机都玩到妾身的重华宫了, 妾身可咽不下这口气。”
    王皇后心中暗喜, 面上却假意劝道:“她是贵妃,又有两个皇子, 你这才封了妃,纵然有皇上的宠爱,也该低调些。”
    宁妃生的小公主还没满月,王皇后偏生提起安贵妃的皇子, 就是想要勾起宁妃心里的火。
    “娘娘说的是,妾身生了小公主,自是比不得皇子金贵。”宁妃脸色不大好看,似是真的中了王皇后的圈套。“妾身满心的委屈只能咽下去,夜半无人时说两句梦话罢了!”
    王皇后又安慰了她几句,眼中却透出满意来。
    皇上往重华宫来得勤,宁妃吹一吹枕头风,多半是管用的。
    两人又说了会儿话,王皇后便带着人离开了。
    “今日晚膳时皇上应该会过来,你们准备好。”宁妃自是要推波助澜,在这件事上帮王皇后一次。她对丹桂道:“告诉奶娘先别喂饱小公主,皇上一来就把她抱过来。”
    她不能让安贵妃得逞。
    ***
    近日来与刘月娘将嫁入东宫的流言一起在京中传开的,是她的命格和太子妃相克。
    是以太子妃才会病越来越重,一直未见好转。
    这传言过于荒谬,起码无论是太子妃还是刘月娘的八字都不会外传,更逞论命格相克这种话。既是皇上授意,就算是真的,钦天监也不敢往外传这样的话。
    三人成虎,流言传来传去只会更难听,安贵妃心中烦躁面上还撑得住,刘月娘已是心浮气躁。
    可流言又是虚无缥缈的,存在于大家心领神会的一笑里、存在于目光的碰撞间,彼此你知我知的默契。
    “娘娘,这样下去,东宫势必会多想。”刘月娘咬牙切齿的道:“到时候太子就有理由拒绝了——”
    刘月娘倒是有自知之明,太子此时对她并无好感。从阿娆对她的态度就能看出,阿娆在太子面前也不会说什么好话。再加上谣言,太子妃再不病愈,她就真的要背上这罪名了。
    “稍安勿躁。”安贵妃尚且还坐得住,她低斥一声道:“你越是心虚,只能说明流言就是真的!”
    刘月娘只得悻悻的仍旧坐下。
    “娘娘,您说会不会是魏家做的?”她思来想去,最近跟她称得上有仇的人也就是魏清姿了。“定是魏清姿坏了名声,又不甘心嫁给个瞎子,才想坏我的姻缘。”
    安贵妃没有打断她,认真考虑起这种可能性来。
    魏家自然是值得怀疑的,再有就是安远侯府,恐怕也会从中推波助澜。亦或是太子的意思?他不能回绝皇上的赐婚,就想用这种手段抗旨——
    她能想到的,皇上一定也能想到,太子应该不会这样草率罢?
    剩下的人中最有可能的还有王皇后,她想把王莹送进东宫,可最终也没成功。此番见最终成为太子嫔的是自己这边的人,难免心生妒忌,出此下策。
    她思来想去,种种可能太多,流言又看不见摸不着,一时间无从下手。
    可是太子妃总不能为了阻止太子娶刘月娘就一直病下去罢?照理说,东宫要进新人时,太子妃更应该打起精神来才是。
    “太子妃病了这么久,本宫也该去瞧瞧。”安贵妃答非所问的道:“你且留在琢玉宫学规矩。”
    刘月娘知道安贵妃这是去探太子妃的态度,忙应了下来。
    当得知安贵妃过来的消息时,阿娆正在殿中陪着太子妃说话。
    姜妙闻言微微勾唇,笑道:“我还以为安贵妃能稳住,多坚持一段时日呢。这才几日就着急了?”
    “好生把贵妃娘娘迎进来罢。”姜妙重新回到床上躺好,让阿娆帮她整理妆容,出现在靶镜中的便是一张憔悴的病容。
    阿娆看着太子妃面上透着病态,心中一酸。
    纵然有法子帮娘娘画出憔悴的妆容来,可娘娘自己已经瘦了很多,两颊已经略显凹陷。
    安贵妃原本也曾疑心过姜妙装病,等她进来看到整个人“虚弱”的陷在大迎枕中的姜妙,眼底闪过一抹愕然之色。
    十数日不见,姜妙就像换了个人似的。面容苍白,整个人都显得很是消瘦,也没什么精神。
    “贵妃娘娘。”姜妙“虚弱”的笑了笑,挣扎着摇起来。
    阿娆站在一旁扶她,安贵妃见状忙按住了姜妙,让她仍旧躺好。
    难道姜妙真的病了?还是这样重的病?
    早有宫女端来了绣墩请安贵妃坐下,安贵妃细细的打量了姜妙一番,看不出什么端倪来。
    安贵妃关切的问了姜妙的病情,姜妙说两句歇一会儿的答了,安贵妃不好意思久留,安慰了她两句,准备好的话也没说出口,便径直回了琢玉宫。
    看起来姜妙这病非同小可……
    忽然她脑海中闪过一道灵光,既是别人可以传谣言,她也可以放出完全相反的谣言来。
    刘月娘并非跟太子妃命格相克,反而是旺夫命,于太子有利。只怕皇上听了也会高兴。毕竟太子非皇上亲子,而皇上素来表现得对太子的关爱是远胜于其他皇子的。
    总之要赶快让刘月娘和太子妃相克摆脱干系,换一种说法。
    安贵妃胸有成竹的笑了笑,若先前的谣言真的是东宫传出的,只怕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
    正乾宫。
    流言在京中传开后,宫中诸位贵人皆是有所听闻。皇上虽是没有公开表态,可不代表他对此事漠然。下朝后,他把太子单独叫过来说话。
    “这些日子京中竟起了流言,说是刘月娘和太子妃的命格相克。”周钧禹摆出推心置腹的姿态来,对周承庭道:“你放心,朕已经让钦天监去办了,定会给你们一个交代。”
    周承庭闻言,倒没有避讳,坦然道:“多谢父皇。不过儿臣想着,这只是无稽之谈。且不说太子妃出身世家、后又嫁入东宫,八字不可能被外人知晓;刘姑娘亦是出身书香门第,如今尚待字闺中,生辰八字怎么可能被外人知道?”
    听了太子的话,周钧禹眼底几不可查的闪过一抹愕然之色。
    原本他以为周承庭会找借口回绝这门亲事,摆出他们夫妻眼鲽情深的事实,再说到太子妃的病情——他听太医的回话,太子妃的病愈发重了,也不见好转的迹象。
    所以周钧禹开始给了周承庭台阶下,就是为了试探周承庭。
    可太子不仅没有敷衍,竟然还理智的分析传言的缘故,简直是令他吃了一惊。
    “正是这个理。”周钧禹一时也猜不透周承庭心中所想,只得做出欣慰的神色,道:“至于太子妃的病,你也不必太焦心,朕已经下旨派人寻访名医,给太子妃诊治。”
    周承庭谢了恩。
    见他今日滴水不漏的态度,周钧禹心知只怕难以从太子身上打开突破口,才想让太子回去,却见有人前来通报。
    “皇上,云南王府送来加急的折子。”红衣内侍神色匆匆的进来。
    藩王们有特权,加急的折子能直接呈到皇上的御案前。
    原本这样的事情周承庭都是避讳的,可听到“云南王府”四个字,周承庭心中微动,便没有急着离开。
    周钧禹也不好就赶太子离开,他面色端肃的接过云南王府送来的折子,飞快的看了下去。
    最近边境安稳,应该不是战事。周承庭暗暗的猜测着,云南王需要向京中请示的事还有一件,那便是世子的人选。可立世子是大事,也不至于用加急的折子……
    周承庭留意的观察着周钧禹的脸色,却见他的神色渐渐舒展,旋即竟笑出了声。
    “这个慕靖渊,还是这般偏心。”周钧禹看完,对太子道:“对他来说是件天大的喜事。”
    周承庭不解的看着周钧禹。
    “七年前云南王府的小郡主死于流寇手中的事你知道罢?”
    周承庭心猛地一跳,可他面色如常,奇道:“莫非是您追封为明珠公主的小郡主慕明珠?”
    周钧禹点点头,道:“慕靖渊来信说,小郡主在扬州被人找到了。他要亲自去接,特来请旨离开云南封地。”
    这怎么可能?明明真正的慕明珠就在东宫,哪里又出现一个慕明珠?
    可眼下周承庭不能让自己有半分失态,他压下心中翻涌起的惊涛骇浪,只恰到好处的流露出一丝诧异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