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修仙从钻木取火开始 第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从这个姿势来说,拥有四肢的猴子,相对于大多数野兽颇显优势,很多妖将关节掰断了都摆不出这种标准姿势。可惜天道平衡,猴子大多毛躁,难以开灵,更难修行,这只白毛小猴算得上是“整个猴群的希望”。
    方长知道,它是准备炼化横骨,这是妖怪修行路上一大重要关卡。
    风云似要汇聚,但因山顶之故难以成行,下方云中微微响起几声雷响。
    炼化横骨虽然重要,却不会有太多阻碍,此猴未曾行恶,因果不缠,天人交感并不激烈,通常不会有天劫。
    妖怪们通常会被卡在前面部分,白毛猴子遇上方长点拨,并在雨后随之来到山顶云海,是它的机缘。
    风消云散,猴子口中发出“啵”的一声。
    见此情景,方长明白猴子已经成功越过了这道门,他朝猴子伸了伸大拇指,笑道:“恭喜猴兄,接下来积蓄再巩固半天更有益,我先退了,还有事。”遂抽身下山,让猴子自己待在远处。
    …………
    ……
    云中山真个算得上物产丰富。
    方长回到峰下,在四处山谷山坡转了转,轻松找到了合适的陶土,而且位置离着仙栖崖不太远。
    方长为防止弄脏衣服,找阔叶在筐中垫上,抽出筐中薄石片,挖了满满一筐陶土,准备先背回去试验下。
    周围山林依然气雾蒸腾、甚是潮湿,不适合找柴禾。
    还好方长在下雨之前积累的柴禾够多,周围树林又广,他力气又大,柴禾填满了之前的窝棚,还在新屋子里装了一圈,他床铺下面也整整齐齐码着柴禾,还垫着大量干草。
    重新将已经熄灭的火塘点起来,屋中潮气渐渐开始散去。
    方长离开屋子,在门前挖坑和泥,他用的不是陶土,而是门前的普通泥土,烧陶需要先做一个炉子。
    在地面挖了个小坑,方长用大块的泥先做了一个有洞的平板,放在一旁晾干,这是炉栅,需要烧制一下才好用。
    接着,他开始给陶土加水,和成块后不断摔打,熟制,待到手感合适之后,才开始捏一些器皿,坛子、罐子、碗,做了四五件,同样放在旁边风干。
    倒水洗了洗手,抹了把脸,方长给自己烧了筒茶。
    器皿胚体风干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行,而炉栅也需要时间晾干。等待的时间里,方长计划给自己把床铺升级一下,同时继续打磨自己的小玉刀。
    用小石凿,取出几根竹子劈开,截到合适长短,像竹排一样,并排捆在横竹片上。
    试了试,还很结实。
    不用安装床腿,他还是将这块竹制床板放在柴垛上,垫在干草和木柴中间,就能让睡觉时身躯更平更舒服,不用再被凸起的木节硌到。
    方长吃了点东西,悠闲的午睡了一会儿。
    此时他才真正找寻到一些“山野之人”的快活。
    午后,背起藤筐装上石斧竹片,方长准备去发现陶土的山坡下,再挖一筐回来,反正路程不算太远,现在尚无要事,而原料总不嫌多。
    辨认了一下方向,他选择了另一条路绕过去。
    从一座山半腰路过时,方长偶然发现——连绵的山间荒草,掩盖了一座半人高的小庙,仅仅露出一角。
    ------------
    第9章 【山神庙前会山神】
    心中好奇,方长转换方向,走过去查看。
    走到小庙处不算艰难,因为杂草掩盖中,有一条小路通往山下,算是有些许人迹,小路直抵庙门处。
    这座建筑很矮,用砖砌着,只有半人高,前后进深半尺,门楣上书写着三个毫无艺术感的字“山神庙”,近前查看,见中间并无塑像,只供着五个朱砂字“云中山山神。”
    小庙地势不高,周围有冲刷痕迹,但是山神庙本身却没有受到洪水影响。
    非常冷清,没有供品,没有香火,更没有庙祝——这种小庙根本塞不下庙祝,看痕迹,这里至少半年没有人来过。
    方长是位修行中人,与这些地上正神不是一路,但是依然对这些维护天地秩序的神灵保持尊敬。
    他在旁边折取细松木枝为香,运转法力点燃,上前插入那个半空的香炉,然后拱手为礼。
    上面的动静,自然瞒不过山神。
    当方长敬香时,收到一大笔香火的山神就知道了,然后宅在府邸里的山神赫然发现,竟然是上次遇到的那位修行人。
    这是找上门来了?
    心里怕。
    山神有心躲到云中山深处去,又舍不得放弃这座经营了多年的府邸,以及作为根本的庙宇。
    还在纠结中,就感觉上面的人敬过香,转头欲走,咬咬牙,山神一顿手中拐杖,出现在小庙门口,朝着正转身离去的方长喊道:
    “请留步!”
    方长扭头,见是山神出现,遂停住脚步回头行礼道:“原来是此山之主当面,在下失礼了。”
    “不敢不敢”,山神赶紧还礼,恭敬地说道:“任此职位只是代天地管理此云中山,并不拥有此山,更不敢称此山之主。”
    “在下姓章,可以称呼我章山神,或者云中山山神即可,小庙地方有限、条件简陋,难以招待万全,还望海涵。”
    见山神礼数周全,方长笑道:“不知道章山神现身相见,所谓何事?”
    原本内心仍有忐忑的山神,见方长待人温和、彬彬有礼,也是心下大定,这可能真是位道德高人,于是将缘由娓娓道来:“日前洪水之时,在下巡视山间,曾见到上仙于洪水中救助走兽,特代山中生灵致谢。”
    “不敢不敢。”方长有一丝羞愧,因为他知道,自己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开始吃那些山中生灵——估计等陶器烧好后。
    他继续对山神说:“在下投身云中山,在此修行,接下来多有叨扰。且所需物资饮食,需得自云中山里物产,还望章山神海涵。”
    山神当然不敢说什么,他也并不在意对方使用山中物资,更何况,比起消耗掉的那些,云中山里多了位仙人,才是此次最大的收获。
    即使不带来什么好处,也可以像现在这样,有个交流的对象,排解几百年来的寂寞。
    对于方长提及饮食,山神心下也了然,他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仙人,都会选择餐风饮露之法。
    于是山神再次拱手道:“上仙请随意取用,在下只是代管这里,并无有山,更遑谈山间草木物产。只需不滥用、不随意破坏,就不违在下职司。不知道上仙如何称呼?”
    “在下方长。”
    “方上仙当面,小神有礼了。”
    山神将方长让到旁边树荫下的大石上,拿出板栗松子招待,双方相谈甚欢。
    自从进入修行以来,不算妖怪,方长这是第一次接触非凡之人,自然满是好奇。而山神被当年县令敕封在此处几百年,也憋了几百年,因职责所在,没法去周围其他神灵之处串门。
    故这次交流,双方都颇有收获。
    尤其是云中山山神,他没想到方长对大道理解极其精妙,颇有收获。虽然山神土地城隍之类正神不走修行路,但这些理解对他们依然大有裨益。
    由此,山神也对方长更加恭敬,“上仙”喊得愈加顺畅。
    闲聊中,方长问起:“不知道云中山下的山村,是否为章山神所管辖?”
    “并不是。”云中山山神摇头,“山下的各处村庄,都是四方土地的职辖范围,林溪村除外,那里由于在山谷中,被划拨到了云中山山神的辖地。具体为何已经不可考,这是我不知多少任前发生的事儿。”
    “哦?章山神在此处多久了?”
    “四百七十一年有奇,当时山下有位郑县令,得上一任山神离任前托梦,遂遴选过世贤能。当时某生前素有贤名,侥幸得中,被敕封此处,算来,已经近五百个春秋矣。”山神话中,充满着对于岁月的感叹。
    官府的敕封很简单,只需要贴上告示,将山神所在庙宇修葺一下即可。这些告示有用,是因为对百姓有用,此事知道的人多起来,也就被天地所认。
    如果前任山神离任时不曾托梦,时间一久,或百姓自发封举,或天地规则自动选择山神上位,都不会让这里出现空缺。
    “不知山下林溪村有恙,山神可否知晓原因?”方长顺口问了一句。
    “哦?”
    “今日我上山取水时,见到山下林溪村的方向,似有灾厄衰败之气缠绕,不知发生何事。”
    山神皱着眉头说道:“在下只是微末小神,并不通上仙这种望气之法,至于山下林溪村之事,且待我去调查。”
    又闲聊了一些山中的事儿,方长准备告辞:“此次多谢章山神招待,只是在下今日还有要事,不能多加叨扰。”
    他还要去取陶土。
    山神笑道:“今日多谢上仙指点,只是小神身无长物,还好云中山里物产颇丰,这些上好的板栗和松子,在山中产量不高,但很是美味,在山下能卖到百文一斤,颇是稀罕,还请方上仙笑纳。”
    方长也不推辞,收下了这一小包坚果,双方约好时常走动交流,分手各回。
    将板栗松子装好,他回到之前取陶土的山下,掏出石片挖掘,又照上次模样采集阔叶垫底,装了满满一筐,才向仙栖崖行去。
    虽然之前的水果已经吃完,但有了这些坚果,晚饭已经解决。
    ------------
    第10章 【崖下来客】
    检查下后,见炉栅已经彻底干透,方长在地上挖了个有缺口的坑,把格栅放在上面。这是炉子的灰膛,还可以用来通风,增大火势。
    然后他于旁边,使用普通泥土和泥。
    将和好的泥围着炉子边缘部分,转圈向上垒砌,炉子的坯体渐渐升高。
    方长还拿来柴禾柴草取火弓,在炉中生起火来,加速炉子的干燥,同时不断用泥加高炉体。只是这个过程中,炉子很容易在干燥后开裂,需要做的是用泥不停的补上,将裂缝糊住。
    将干燥好的几件碗罐拎过来,小心放进窑炉中,周围填满柴草,然后点燃。
    一边烧,一边小心的加柴。
    晚饭就在炉旁解决,烤后的板栗轻轻一剥壳就下来,色泽金黄,喷香软糯。吃着栗子,剥着松子,方长继续照看窑炉。
    直到半夜。
    然后他发现,这一窑器皿,齐齐碎了。
    不烧了,回去睡觉。
    清晨方长准时从床板上起来,竹制的床板比之前的柴垛要舒服很多,趁着朝阳未升,他采了一些茶叶,然后盘坐在崖边大石上,开始吐纳修习。
    两条白色雾气从鼻孔中喷出,就像两条小龙,可惜方长闭着眼睛看不到这一幕,而白毛猴子并没有回来。
    待到太阳完全跃出地平线,他才收功起身,随着他将道场安在此处,每日修行,仙栖崖上灵气,有了丝微难以言明的变化。
    到窑炉中检查了一下,方长将烧碎的器皿提出来,放在一边观察。
    琢磨了一下,应该是这几件陶坯,并没有彻底干透,就被自己放入火中煅烧,所以才会崩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