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修仙从钻木取火开始 第8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碎了的器皿也不会浪费。
    方长走到小溪边,寻找了两块鹅卵石回来。经过一天的冲刷,溪水变得较为清澈,但依然有一丝浑浊。
    他来到自己石桌上,用鹅卵石将碎裂的陶片轻轻砸碎,碾成粉末,小心的将陶粉收集起来。
    这些可以掺入下一波陶坯中,对成功率很有帮助,将陶土兑水,搀入陶粉,方长重新制作了几个烹饪器皿,继续摆放在通风处晾干。
    今日无事。
    想了想,方长将屋中床板搬到外面,放在柴堆上铺平,然后躺上去,在这天穹之下,悬崖之上,看了一天云卷云舒。
    悠闲如意,自由自在。
    静静在外面竹床上躺着什么也不做,方长却感自己修为又有进益。
    不过他并不在意这些,修行仅仅是修行而已,如果太过执念于这个,就有违道法自然的本意。
    直到第二天上午,猴子才出现。
    见猴子到来,方长从床板上起身笑道:“巩固好了?”
    此时猴子已经可以口吐人言,行为举止竟也变得更与人相近,它见到方长后躬身便拜:“多谢上仙点拨,助我得渡此关!”
    方长领受了这一礼,然后对猴子说道:
    “一切皆是缘法,能炼化口中横骨,是你自身机缘已到,我不过是恰逢其会,推了一把而已。愿你今后不忘本心,莫做为恶之事。”
    猴妖再拜。
    方长看了眼旁边上山崖的位置,皱了皱眉头,对猴子道:“接下来,你准备怎么走后面的修行路?”
    “正是为此来向上仙请教。”
    看着猴子变的恭敬,不再复以前的模样,方长略一思索,道:“我姓方名长,以后可以称呼我为方先生。”
    “我们并无师徒缘分,无法将你收为门下,至于你后面的修行路,如果你没有好想法的话,我倒是有个建议。”
    “下山,去人间,先找身衣服,然后学人礼,学人话,做工赚钱得吃穿,朝餐夜宿,串长城,游小县,观世间百态,看世人是如何为名利庸碌一生,更无半个肯回头。”
    “其间自有奥妙,用心体悟,或能返璞归真,成就大道。”
    这也是妖类普遍的选择,不过因为品种问题,或早或晚。
    虎豹鹿狼蟒之类体型庞大样貌凶恶的,多会选择化形以后再说,不然容易被人打死。而牛羊猫狗兔狐之类体型小,或者在人间有同类的,则会早一些。猿类体形近人,穿衣戴帽后甚是难辨,算得上得天独厚。
    猴子顿叩在地,喜道:
    “听闻择日不如撞日,既然方先生指明道路,今日我就辞行下山,进那红尘滚一滚。”
    “既然要下山,没有名字可不好,这样,我为你起个名字。”也不待猴子同意,他自顾自的说道,“按照故老规矩,你当姓孙,既然出身云中山,不如就叫孙云吧。”
    听完方长的话,猴子喜不自胜,又开始抓耳挠腮:“孙云好!孙云好!如今俺也是有了名字耶!”
    方长又看了一眼旁边上山崖的位置,对猴子道:“有人来了,既然你愿意下山走一遭,那就去向你的猴群辞个行,然后下山去罢。”
    猴子又是叩拜,而后转头离开。
    方长盯着旁边上山崖的位置,那里忽然有了动静。
    山坡上草丛被拨开,樵夫林海急匆匆的自那里钻了上来,这也是第一次有山民踏足仙栖崖,他双脚站定环视一下这片平地,发现方长,就快速奔跑过来。
    方长起身,单手背在身后,等待着林海过来。
    今天注定多事。
    林海奔来,不敢靠太近,远远地冲方长叩拜:“求方仙长救命!”
    伸指将其扶起,方长问道:“你们林溪村中发生了何事?我在此处观山下村庄,竟有衰败之象。”
    听到方仙长已经知道林溪村出了祸事,林海发觉自己眼泪不争气的流了下来,他以手加额长躬说道:“本不该打扰,但村里即将衣食无着,恳请仙长垂怜,是最近一段时间的事儿……”
    …………
    ……
    林溪村,是云中山脚下诸多村庄里,唯一身在半山腰者。
    这里有二三十户人家。
    山村背靠着物产丰饶的云中山,经营着几片山脚梯田,恰逢天下太平无事,山民们生活也算得上是岁月静好。
    喜怒哀乐,自是人间常事。
    这两年唯一的大事,就是村里的沈阿牛得了重病,村民一起凑出钱粮布帛,为其寻了十里八乡唯一的大夫,瞧了病开了方子。
    至于抓不到药,也属平常,对此十里八乡的人已经习惯了,村民们是在尽人事听天命。
    如果沈阿牛不走运,也不过是他运道不佳,大伙已经编好了草席,备好了份子。
    ------------
    第11章 【断绝的水源】
    山村里大多数人,都不太看好沈阿牛能继续生存时,只剩下一个人还在寻找出路,那是沈阿牛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总是“跑山”的林海。
    “跑山”是乡村俚语,意思是去山中讨生活。
    林海在种田之余,总是会提着斧头进去,砍一些柴禾,去山下镇子里卖,得几文钱买油盐针线之类。
    山村偏僻闭塞,对外交流主要靠不远处官道上路过,偶尔来借宿的行人,或者走村串镇的那两个货郎。
    由于所走过地方、见过的人稍微多一些,在村民们眼中,林海一直属于很“有见识”的那种人。
    对于好友沈阿牛所患病情,他一直不甘心。
    知晓药材难抓后,林海从大夫那里问了各种药材模样习性,得知云中山里都有后,连田地都有些荒废,终日间上山寻找。
    大家依然不看好这种行为。
    “药材哪里是那么容易找的,况且阿牛还能不能撑到他找回药,唉……”每当提起此事,村民们总是会摇头叹气。
    只有林海终日里,孜孜不倦进山找寻。
    那天,在村口劳作和闲聊的人眼里,林海几乎是飘着回来的。
    “咋了海子,发财了?还是捡到媳妇儿了?”旁边有性格浮夸的长辈笑问道:
    “有药了!阿牛有救了!”
    林海的话,引起了大家一阵躁动:“你找全了?”
    “来不及细讲,我先把药给张大夫送去,等回来再与你们分说。”他说完,领着黄犬,就朝山下走去。
    张大夫行医的地方距离挺远,需要走到官道,并沿着官道穿过山下小镇,才能在李家村到张大夫。
    大夫将药材炮制完毕,让林海给沈阿牛熬了几幅,阿牛开始用药以后,病情大为好转,配合将养痊愈只是时间问题。
    多余的药材留给了大夫,让一直缺药的张大夫甚悦。
    而林海获得药材的过程,也渐渐开始传开。
    这个好运的小子,得到了仙人赠药!
    与此同时,仙栖崖上有真仙的说法也渐渐开始成为传言,成为村民们口中的故事。
    而对于仙人本身,淳朴的山民们倒是不太在意,大家的想法和山村的生活一样简单:仙就仙呗,有仙是好事儿。
    林海经常会来沈阿牛家照顾一下,看着朋友气色一天天变好,他打心眼里高兴,同时对那位“方仙长”更加感激。
    沈阿牛病情渐好的过程中,对此欣慰的村人们也经常过来探望。
    这天,林海在阿牛家照料的时候,隔壁的小娃娃林二狗钻了进来:
    “阿牛哥,俺娘让我给你送两个鸡蛋来。”
    二狗的姓名,明显是自家起的,虽然没有林海的名字好听大气,但很实用,因为能够从这上面方便的听出——他还有个哥哥林狗子。
    阿牛在榻上不好意思的要拒绝,而林海上前直接接过:“回去替阿牛谢谢我大娘……诶二狗子你怎么这么着急走,急着下山玩儿么。”
    “不是,海子哥。”林二狗停下脚步,“估计你还不知道吧,小溪出事儿了。”
    “啊?咋了。”
    “断流了。”
    听到这话,林海赶紧将鸡蛋妥善放好,和阿牛说了一声,就拎着二狗子来到村外小溪边。
    林溪村的溪字,就是来自这条小溪。
    村里给林海起名的那位,在村民们眼中“有学问的人”,还曾经怀疑过,这个村子的真实名称是“临溪村”,只不过祖辈在县里登记的时候,可能写错了字,但这早已不可考,让那人一直引为憾事。
    走到溪边,林海见小溪已经干涸,露出一片片鹅卵石,在阳光照射下,原本常年浸水的卵石,也渐渐开始发白。
    “怎么会这样?”
    林海问旁边的二狗,然后得知,事情发生的很突然。
    在溪边浣洗的人首先发现不对,溪水水位降低,然后变得腥臭,她们赶紧将衣服取出。
    惊疑不定间,溪水在大家眼前断流。
    对于林溪村来说,这是个噩耗。
    山村外这条溪流,是大家日常生活的水源,做饭喝水洗衣喂牲口都指着它,但最致命的是,山脚梯田也靠此水灌溉。
    人畜没水用,还可以走上几里路去山下河里担,田地没有水禾苗枯死,收成无着才是大祸事。
    对此现象十分担忧,村民们自发组织了几个人,顺着溪谷向上游溯去。
    直到上面的源头,却发现泉水也已经干涸见底,连出水口都不见滴水,留下一个石洞,看起来深不可测,面对这一幕,村民们愁眉不展。
    几个探索者带回来的消息,让村里一片愁云惨雾。
    林海带着二狗来到此处时候,正好碰上大半个村子的人聚在这里商议,甚至大家已经开始郑重考虑,面临这种天灾,是否要搬家或逃荒。
    心情沉重中,他放下二狗,回到沈阿牛的住处。
    将此事和阿牛一说,阿牛也变的沉默,两人相对无言。
    “不想了,我先去熬药。张大夫之前说,喝完这最后一幅药,再歇一天你就能下地了。缸里水还满着,总会有办法的。”林海叹了口气说道,不管怎么样,生活还是得继续。
    后面的沈阿牛忽然喊住了林海: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