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爹,娘,婶婶。都上来喝口凉水吧。”
    几个大人也热的够呛,汗流了估计一大盆,也确实嘴干的很,都不约而同的陆续走到阴凉处,准备喝口水喘口气儿。
    看着田里还有几行没割的稻子,李继旺边喝水边对老爹说道:
    “爹,瞅着,这亩地到晌午就能割完了,下午去东头的地吧,乘着这几天热头好,稻铺也能晒干。到时候一起收上去挑回家。”
    “行吧。就把这地割完了,再回去吃饭吧。”
    几人喝完水休息了一会,又拿起镰刀下地了。老爷看到热头这么大,就让孙子先回去了。
    李明锦拿着早上奶奶带去的空壶,快步的往家里走,真是一步也不想耽搁,走到村口,看到明辉和明秀正在和村里的熊孩子玩打仗,东躲西藏的,弄的灰头土脸,再加上满头大汗,真是一张脸谱。李明锦看着有些头疼,真是不怕热啊。
    来到这快一年了,李明锦个头长了不少。初时因为原身的身体不太好,让以前身材健壮的自己不太适应,后来自己就开始有意识的锻炼,加上不时的和刘青他们往山上跑,虽然年纪小了点练不出什么腹肌之类的,但是确实身体好了不少,结实了,个子也渐长。明辉和明秀则是身材纤瘦点。不想看到两个熊孩子再疯玩,李明锦拽过两只玩的正乐的孩子,皱着眉头说了句:
    “不热啊。。。奶奶让你们回家吃饭了。走吧。。”
    周围的孩子其实也比李明锦小不了多少,不过听到李明锦的声音之后,都销声了,不知道为什么,李明锦自从去年病了一场之后,就没有和大家一起玩了,而且老气横秋的,像个大人一样。小孩子都是直觉很准的,觉得不是和自己能玩到一起的,久而久之就会渐渐散的。
    李明锦看到那群孩子慢慢也不来家里找自己,倒是送了一口气儿。
    两只小的各自挂着一张花脸,跟着自家大哥的后面,一前一后的进了家门。王氏从灶间出来就看到两个小孙子花猫似的模样,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王氏拿过脸盆架上的木盆,就要去打水。
    李明锦拦住了,指了两个弟弟,努嘴看向脸盆。两个小家伙相互看了眼,明白!连忙走过去接过奶奶手里的盆,亲热的对着奶奶笑。
    “奶奶,我们自己来,呵呵,我们都大了。。。”明辉率先拍马到。
    “是啊,奶奶,您歇会儿吧,我们马上就洗干净。”明秀也立马拍着胸脯说道,一双股溜溜的转动的眼睛不时看向自己大哥。
    王氏显然很受用孙子的懂事,李明锦看着有点无语。眼神警告似的撇向两个熊孩子。明辉和明秀赶紧打水,洗脸,拿湿巾擦着身上。
    正晌午的时候,老爷子等人终于回来了,各个满身大汗的,李明锦带着两个弟弟,打了两盆凉水回来,给大人们轮番的擦洗了一番,白天山里的外面温度高,家里则好多了,晚上睡觉也不是特别的热。大山也能调节温度的。
    王氏今天烧了一盘茄子,凉拌了一盘黄瓜,清蒸了一盆毛豆,一盘韭菜炒鸡蛋。一盘素炒的马齿苋。小姑将菜都端上桌之后,小王氏过来帮着盛好饭,众人收拾了一番之后,陆续坐上了桌,开始吃饭。虽然都是素菜,但是今天放的油比往常可足料的多。李明锦看了一眼桌上的菜,想着下午没事去河里,摸摸鱼。夏季,沣河的水位降低了一些,一些男村民们晚上都是直接去河里洗澡的,不过小孩子,家里大人还是不放心的,看得紧的很,不许去河边玩的。
    吃完午饭之后,几个白天做活累了的大人们都去睡午觉了,小孩子们精力旺盛,中午是睡不着觉的,几个小不点又在一起商量着去钓鱼,就是自制的鱼钩,上面挂着蚯蚓做鱼儿,李明锦不放心,决定跟着去了。王氏本是不愿的,考虑到沣河水位降了,又有大孙子看着,被几个小的缠着烦了,点头同意了,只是到底三番四令的叮嘱,只能在河边浅水边钓鱼,不能去游泳。看着孙子们点头答应明白之后,就没再拦着了。明佳到底太小,王氏带着去午睡了。
    几个小孩子兴致颇高,明辉和明秀两个一人拿着一个毛竹杆,提着装着土的罐子,里面有从菜园子李挖回来的蚯蚓,明珠左手拿个一个篮子,右手拉着妹妹*。李明锦则是背了一个竹篓子,拿了一个自己做的一个简易的鱼叉,将一根毛竹最底下的结下面的部分,剖了两下,变成四片,头子削尖,底下用布条捆好结下面。感谢当兵时候学的一些野外生存技能。终于有机会去河里叉鱼了,李明锦信心满满的跟在弟妹的后面,想着大显身手一番。
    走了一会,来到河岸旁的树下阴凉处,明辉和明秀已经各自找了一点,开始穿饵,折腾了一番之后,甩杆坐定,看着两个小家伙像模像样的把式,李明锦乐不可支。明珠已经在河边找起蝉蜕了,地上有一些蝉洞,*在一遍拿个小木棍子在捣着。叮嘱明珠看着一下*之后,李明锦就走下不远处一处水浅的河滩去。
    这处河滩地势稍高,水位降了之后,显出一些深浅不一的坑,李明锦拿着鱼叉,□□去试了试水位,蹚着走了过去,放下竹篓子,站在水里立定,拿起鱼叉,观察着水里面的动静,三五不时的,有鱼儿随着水流游过。有的有成人的巴掌大,由得估计有一斤重。不过鱼儿很警觉,一感受到响动,立马游的不见影儿。
    李明锦站在水里不敢动,太阳晒在头上,汗水从额头顺着脸颊,滴下来。太阳太大,不能待太久,不然会晕的。十几分钟之后看见一条鱼在一处石头缝隙处徘徊,李明锦,集中力量,收起叉落,扎向鱼儿,中了!哈哈。。李明锦内心有点激动,看着一斤重左右的鱼儿被叉出的几个血窟窿,想着这个简易鱼叉还是蛮实用的。
    将鱼儿放进鱼篓,李明锦走了上河岸。看着哥哥去了一会,就叉了一只鱼回来,明辉和明秀满眼佩服。不过小小的好胜心被激起,收起羡慕的心情,两人开始专注的看着鱼竿。
    李明锦,坐在树下,看着河面休息了一会,突然耳边响起明秀激动的叫声。
    “哥,快来看,我钓到鱼了。哈哈。。。。”看着明秀高兴的小脸,明辉有点郁闷的看着自己一动不动的鱼竿,为啥自己的鱼还不上钩啊!
    “呵呵,不错。钓鱼要有耐心。慢慢来。”笑着对胞弟说道,又摸摸了二弟的头安慰着。
    时间过的很快,在河边忙活了一个时辰,李明锦,总共叉了3条鱼,明辉和明秀各钓到了2条巴掌大的鱼。明珠和*则是捡了好几十个蝉蜕。看了看叉死的鱼,不能放太久,会臭掉,李明锦收起鱼叉,喊了一声“明天再来吧”之后。带着几个小的回家去了。
    ☆、第17章
    李明锦带着几个小的回到家的时候,爷爷和老爹他们都已经下地去了,奶奶也去了。小姑在家里缝补着做活穿的衣服,没错,农家都有专门用来做活穿的衣服,真是一个补丁挨着一个补丁的,耐磨也穿的不心疼。
    李明锦拿了一只木盆,打了一点水,将鱼清洗了起来。小姑看到侄子几人带回来的鱼,挺高兴的,连忙放下手中的针线,去灶间拿了一把剪刀,准备将鱼的肚子剖开,清理干净。李明锦看到小姑来帮忙,就自动让开,让小姑弄了。
    “锦儿,这鱼是用你做的叉子叉的吗?真厉害。”自己小姑今年十四岁了,现代的十四岁的小姑娘还在上初中,这里都开始说人家了。自家姑姑正是豆蔻年华,长相明丽性格温婉,因着年前的那场闹剧,原先还有来家里打听的人家,就再也没来过了,奶奶王氏心里又气又急,不过却不在家里人面前说道,小姑也很少出门,以前还和几个闺蜜有来往,现在都不常走动了,李明锦感到很无力。
    “是啊,现在河水不深,浮力不是很大,叉子还好用的。”
    李婷不会叉鱼,自是没去细想,只是想到能打打牙祭,也是不错的。
    “姑,我和二哥也钓到了。。我先钓到的。”明秀站在旁边说了一句,李婷向来知道家里的三侄子相比较大侄子和二侄子来说,其实是比较忽视的。倒不是不疼爱,可是前面两个孙子占了先,又来了一个大孙女明珠,家里人满心眼里喜爱,再来一个孙子就没那么来的惊喜了。所以明秀都是跟在哥哥后面的,不过小孩子,都是希望别人注意到自己的,李婷看着明秀,笑了笑
    “是嘛,明秀蛮厉害的啊,小姑晚上有口福了。。。”
    得到姑姑称赞的明秀小脸笑开了花的保证到:“我明天还去钓。。。”
    “明天我也要去。。。”不知道何时起来,站在房门口的明佳揉着惺忪的眼睛,迷蒙的奶声奶气的说道。
    众人看到小奶娃可爱的劲儿,都笑了起来。明辉忍不住的跑捏了堂妹的白嫩的小脸颊。
    “姐。。二哥捏我。。。呜呜。。”看着眼泪在打转的妹妹,明珠走过来打掉明辉的手,
    “哦。。哦。。。乖。。不哭,二哥和你玩呢。。。。”边说边瞪了一眼明辉,使那么大劲做什么,看小脸都红了。
    明辉讪讪地放下手,委屈的耸耸肩,不是看妹妹可爱嘛。
    *朝着二哥吐着舌头,做了个鬼脸,幸灾乐祸二哥被大姐姐说了。
    看着几个侄儿在屋里玩闹着,李婷边笑看着边继续着手里的动作。七条大大小小的鱼,李婷很快就打理干净,三条放在盆里,准备晚上烧着吃了,还有四条用盐摸了一遍放在陶罐里边。夏天温度高,不腌的话,会坏掉的。
    “姑姑,晚上吃红烧鱼吗。。。。”明佳有点馋了,望着姑姑期盼的问道。
    小家伙的眼睛都要泛光了,李婷感到很乐呵,抱起明佳,点点了小家伙的鼻梁,故意调侃道:
    “可是烧汤也很好吃呀,明佳是要红烧还是喝汤呢”
    小家伙歪头想了想,苦恼的说道:
    “红烧晚上吃,喝汤明天喝可以么。。。。”
    “呵呵,那可得问问哥哥们了。。。明天钓到鱼才能喝鱼汤哦。。。”
    转过头看向身后的几个哥哥,对着大哥撒娇道:
    “哥哥明天有鱼吗。。。喝汤。。。”
    李明锦看着小妹的可爱样子,将小家伙接过来亲了一口对小家伙说出了条件:
    “明佳,亲大哥一口,亲一口,明天就给明佳抓鱼去。。呵呵”
    一听这么简单,小家伙立马双手抱着自家大哥的头,啃了李明锦一脸口水。
    看
    到旁边几个弟妹看到自己囧样,笑的欢快的样子,李明锦觉得必要建立大哥的权威。
    夏天的晚上天黑的晚,不过大人们回来的也很晚,就想着赶在晚上能看见的,并且太阳下去温度不高的时候,多做会儿活。自家大人们回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晚上是小姑带着明珠一起做的,李明锦带着两个弟弟又去拎了几桶水回来,帮着烧了一大锅热水,用来晚上洗澡用。
    一进家门,王氏就看到了桌子上的那盘红烧鱼,三条,不少呢。想到今天下午闹着要去钓鱼的几个孙子,没想到还真有收获,能干。
    “爷爷,奶奶,你们回来了,看到没,今天我们钓的。。。”明辉赶忙的将走进门的老两口拉倒桌边指着桌上的一盘红烧鱼骄傲的说道。
    老
    爷子被孙子的小傲娇样儿逗乐了,夸了句:
    “明辉能干,呵呵。。”
    听到爷爷的肯定,明辉忙不及的把今天下午的事,一股脑的向家里的大人们倒出来。大人们一遍听着,一遍打水洗脸。
    “爹,娘,过来洗洗吧。。。一会吃饭咧”李婷端了一盆水过来,拧了一个湿巾递给王氏。老爷子看到幺女贴心的样儿,心里欣慰,点点头。
    小王氏听到侄子说道儿子那把叉子下河叉了鱼回来,感觉很惊讶,前几天是看儿子在捣鼓着一个竹竿在削,只当小孩子的玩具,谁成想真能叉到鱼。
    李继旺拿过鱼叉,看了看,真觉得很巧妙的心思,村子里面还真没见过这种鱼叉,大都是用麻绳和布条结成的渔网,用来捕鱼,不过麻绳和布条容易烂掉,缝隙也不够小。李明锦来到河西村之后,真是无比想念现代尼龙绳结成的渔网。
    下午的时间长,做了这么长时间的活,众人都是又累又饿的,饭菜上桌之后,都是狼吞虎咽的开始吃起晚饭来。
    一家人晚饭吃过之后,男人们就去河边洗澡去了,李明锦也跟着爷爷他们后面。女人们带着小孩子们则是在家里用澡盆洗澡。
    来到河边,月光照在河面上,能清晰的看出一荡一荡的水波游离在河面上,河边有很多男人抄着清凉的河水往身上泼去,有的人则是游到河中央,畅快的在水中翻腾。河西村的人自小都是在河边长大,少有人不识水性的。李明锦跟着家里的大人走进河里,考虑到晚上河水有点凉,就在附近游了一会水,没敢去河中央。
    洗了一个舒服的河澡,驱散了暑气,众人渐渐散了,各自家去睡觉去了。累了一天,要好好的睡个饱觉,双抢还要忙活一段时间呢。
    李明锦回到家的时候,家里已经静悄悄的了,看来奶奶母亲她们都睡下了。没再多想什么,走进房门,也去睡了。
    李家的几个壮劳力,忙了七八天,终于将稻子割完,先头割下的稻铺已经晒了六七天了,基本上都干了。老爷子安排了一下活计,女人们就在地里边摞稻铺,扎成一个个的稻靶子,堆成一个个的小堆,男人们则是用担子将稻靶一担一担的挑回自家院子里边儿,堆码起来,等着秧苗插完再脱粒。李明锦终于被安排了事情,就是傍晚的时候带着家里几个熊孩子跟着奶奶母亲后边儿捡拉下的一个个的稻穗。
    摞稻铺比割稻子快的多,一天能摞完两亩地,站在田里,看着远处一大片的田地,男人们挑着担子,脚步沉重稳当的快步来回于交错的田埂之间。妇人们边干活边隔空聊着家常,今年能收多少稻子啊,什么时候能做完活啊。小孩子们则是在田里面来回穿梭。笑声盘旋在高温的田地之间。
    几个小孩子开始还觉得很新鲜,捡着捡着就抓起来在稻铺上面跳跃的蚂蚱,低空飞舞的蜻蜓。李明锦看着几个玩的不亦乐乎的弟妹摇了摇头,捡完稻穗,就去帮奶奶去堆稻靶去了。
    夏日的农忙,给人的感觉是燥热,疲惫,充实。一大家子前后忙了小半月,终于将七亩多水田,4亩旱地的水稻和玉米都收回了自家的院子里。还有半亩水田已经育好了青嫩的秧苗。
    老爷子已经去徐老爹家租用牛去了,不过之前还是要将水田放上水,古代是没有打水泵的,河里的水,要想打上来放到田里边是要用水车的,李明锦见过村里的水车,都是人工用脚踩扇叶的来带动起来水车运行的。一般都是几个人一起去踩,毕竟带动水在里面流动,是有阻力的。不过因着家家户户的地都是间或相邻的,你家的水从我家地里先过,都是常事,因此村民们都是商量好,平均分摊人力,一家出几个人来回换着去踩水车,这样干活更快。
    李大贵家里的地就四亩水田,两亩旱地,想着老大家里田多,和老婆子说了一声之后,就过来和老爷子商量今年犁地平地什么的都一起做,这些活计女人们是做不来的。今年农忙二侄子也没回来,能伸把手就伸把手。
    老爷子也不当自家弟弟是外人,说好之后,两家五个男人,起早贪黑的终于花了三天时间将三家的水田犁好翻整好,就等着插秧了。
    ☆、第18章
    插秧的这些天,每天天还没亮,李家几个人就去了秧苗田去拔秧去了。每天算好的是要载掉一亩多的水田,因此都是赶早要把秧苗都拔好,好在吃过早饭之后将秧苗甩进水田里边。秧苗早上迎着露水,拔起来是最好的。下午的量,就是吃完饭再拔,不能太早,否则容易叶苗晒枯死了,根泡在水里也不至于立马死掉,不过插下去,缓过绿来却是不如新鲜的秧苗好。
    李明锦最近早上起的都很早,王氏已经习惯了,只当孙子想帮忙。欣慰孙子的懂事也没拦着,男娃子总是要担当生活的,早懂事也好。
    每天一大早起来,李明锦首要的事情就是去河里提水。对李明锦来说这也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方法,自己在军队养成的习惯,不太适应懒散的生活。
    插秧这活是没有割稻子快的,一直要弯着腰一手一手的将一搓三四根的秧苗□□田床上,真不是轻松的活,李明锦这段时间没事儿的时候,就会带着两个弟弟去河里边叉鱼,沣河是活水,鱼还是挺多的,再没有渔网的情况下,李明锦只能去叉了,好在运气还不错,每天一两条的还是能叉到,村子里面一些孩子也看到李明锦手里的叉子,挺羡慕的。少有吃肉机会的孩子们,看到鱼,也很馋的。
    王氏每天心情舒畅的清理着孙子弄回来的河鱼,或红烧,或做汤,家里人每天都能补补有力气干活儿,因着家里生平时能吃饱就是已经很不错了,别吃能吃上肉了,现在看到天天都能吃上鱼,几个小的甭提有多开心了。明辉直嚷嚷要哥哥教自己叉鱼的本事儿。
    忙碌的日子,过的也很快。两家的壮劳力前后忙了七八天家里的秧苗终于全部插完了,又忙了两天将几亩旱地的玉米种了下去。不过众人却没有松口气儿,夏季会间或的下暴雨,这段时间大都是晴天,只下了两次小的雷阵雨。老爷子商量了一下,决定加上劲儿,把院子里的稻穗和苞米都脱粒掉。苞谷都是相互搓的,稻子是用一个石磙,人工先摔稻靶子,使劲的摔,能将大部分的稻粒子从枝头脱下来,不过剩下的不干净的稻靶子,是要抖散铺在院子里的空地上,然后用牛,拉着石磙在上面碾压脱落稻粒,全部都是人工活啊。
    古代的人都是靠气候风向,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常识去判断天气的。习惯了收听天气预报的李明锦,看着自家爷爷算出后面有暴雨,觉得很神乎。
    既然老爷子拍板了,众人也就照做了。院子里,男人们摔稻靶,女人在杨稻子,孩子们则帮忙搓苞谷。一家人忙的热火朝天的。花了五天终于将粮食都放进屋子里的围仓里面。这下可真是送了一口气儿,还真是怕一场大雨琳掉了。眼下的粮食水分也是很大的,只是暂时放着,等太阳好,还是要是不是的拿出来暴晒的。分水要蒸发到一定程度,才能贮藏不发霉。
    村子里面忙活的不止李家,大家都在担心天气变化。果然不假,就在粮食入仓不到两天的夜里,突然下起了暴雨,李明锦睡在床上,看着屋外暴雨雷鸣,毫无睡意。家里几个小的孩子都被吓醒了,明佳太小,吓的哭了起来。李继达和孙氏住的屋子是原先村子里分的屋子,有点老旧了,雨太大有点漏水。这会儿抱了明佳出了屋子,哄了起来。
    老爷子觉浅,听到外面雨大,就起来了,看着小孙女哭了起来,有点心疼的摸摸孙女的头。
    小王氏和林氏几人都相继出了屋子,看着屋外的闪电,默默无语。好在粮食都收回来了。
    “这雨下的太大了,老屋子漏雨,不周全,晚上老三家的去和老二家的睡,老二老三搭着单,去旁边空的厢屋里将就一晚吧。”老爷子叹息道。
    “知道了爹。”李继达边回边去了屋里拿了草席子。
    “那我去收拾一下。三弟妹一起进来吧。。。明佳睡着了。”林氏拉着孙氏进了屋子。
    “都去睡吧。。。”老爷子发话了,李继旺和小王氏也就点点头,进了屋子睡了,忙活了这么天,才闲下来,觉睡不够似的。
    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外面的雨已经停了,老爷子出门转了一圈,看了看田里的秧,听说村里有几户人家被雨淋了一些,好不容易今年有个好收成,又不用交税,谁知道,还被雨淋了一些,心里有些凄然。王氏看老伴儿的肃然的表情,叹了口气,老头子心善的很。
    前前后后二十来天左右,七月下旬河西村的双枪进入了尾声,后续的水田只需要间或的施农家肥和拔草就行了。今年夏收,李家总共打出了10石苞米,25石稻谷。也算是大丰收了,今年朝廷是免税的,这些可都是纯得的。这些粮食除掉卖的已经装麻袋放屋子里外,其他的都是晾晒的一段时间的。家家户户看着家里屋子里面堆着的粮食,心情激动异常。嘴里边儿直呼皇恩浩荡。粮食可以卖掉一半,得些银钱,剩下一半留着吃了。往后两年都免税,想想以后的好日子,村名们心里火热。
    八月初七,又是逢集日。今年家家户户都有余粮可以卖,村里的徐老爹可是心情舒畅的很,这几天,卖粮的村民很多,几乎每天都要赶着牛车去镇上好几次,每次都是堆满牛车的一个个装的很密实的麻袋。前几天老爷子已经和徐老爹打好招呼,逢集日要租牛车去镇上卖粮食。
    早上一大早王氏和带着大儿媳妇小王氏,和大儿子,小儿子,跟着徐老爹的牛车,一起去了镇上,带了前段时间大孙女捡的蝉蜕,准备去镇上的药店问问收不收。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