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8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叔,有事就说呗,都一个村儿的,要帮忙说一句就是的了,哪里要带这么重的礼啊,您不是臊我么。。”
    “哎哟,李叔啊,快。。快进来,进来做。。还带什么礼啊。。。真是的”
    一阵寒暄带笑的妇人声由远及近,原来是刘二的婆娘陈氏。陈氏今年28岁了,在一群
    村里的妇人里边儿比起来,却是显得年轻的,款脸盘儿,皮肤焕白,身子圆润。也难怪,刘老二能干,家里宽裕,家里又是陈氏当家管着银钱,说啥是啥的。日子过的却是好的。
    说着就接过老爷子手上的东西,一遍招呼着进屋里去了。
    刘老二眼睛瞥了一眼婆娘,挤了挤眼睛,显然是不赞同接过老爷子的礼,陈氏目无斜视的只顾笑着招呼着老爷子坐下,倒了杯水,然后对当家的说道:
    “当家的,你陪着你叔好好说说话,啊,我就下去收拾收拾去了啊。”说着又朝老爷子说了一句:
    “李叔,您坐着啊,喝点儿水。那我就去忙了啊。。。呵呵。。”说完,手里提着东西出了堂屋。
    “婆娘不懂事儿,真是。。。呵呵。。。对了,李叔,您这有啥呢咧。。。说说吧。”刘老二给婆娘弄的有点尴尬,回过头对老爷子不好意思的问道。
    “青桐啊,是这样的,我就想问问你和咱南山里边的山民熟不。。”
    “山民?打猎这么些年,却是认识不少的。在山里经常碰到的。。您这是。。。?刘老二有点疑惑。
    “这样的,山民不是隔段时间会下山换东西,卖药材,猎物吗?。。。我家老二在码头上做活,能进到一些布啊,油盐这些物事。就想着和山民换换,要是不愿意换的,也可以用银钱收。”
    “山民是会下山,不过时间不定。。。。”
    “这我也知道,就想托你,能不能给联系一下,定个时间点,约个地儿。到时候换也好,卖也好,也便宜。”
    说道这里,刘老二也懂了,忙笑道:
    “行,这不是什么大事儿,过两天我去山里打猎,就去几个山民家里,帮你问问,到时让他们相互传一下。。。您放心”
    老爷子得到了回复,心里开怀,一张满是褶皱的脸笑开了,伸手拍了拍刘老二的肩膀说道:
    “青桐啊,叔就托你啦。。。。呵呵。。。”
    说定了这事儿,二人又闲聊了会,看天色已经很晚了,老爷子起身告辞了。
    ☆、第15章
    七月的河西村,山下的田里到处一片金黄色,村民们陆陆续续的开始进入“双抢”了。开春的辛苦播种,如今到了丰收的时候,人们心中的喜悦溢于脸上。因着隶属梓州的河西村,一年是两耕季的,晚稻是要在立秋之前种下去的。河西村家家户户,都开始抢收抢种了。
    老爷子在秋收前去了一封信给老二李继兴,因着之前让村里猎户刘老二去问询的事情,终于有了确定的回复之后,老爷子心定,考虑到马上又要秋收了,就在信中和二儿子说道刘老二带回来的消息,山民那么联系了一些人家,都是愿意换的,不过还要和李家人,找个时间当面说定。李继兴收到信之后,和几兄弟商量了一下,就由大哥带着三弟,四弟回家秋收去。自己还要继续在码头上管事。至于和山民接洽的事情,就由大哥去办。几人说定之后,李继旺,就带着两个弟弟从常怀归家去了。
    夏季的早晨,天亮的很早,李家已经开始收割水稻了,考虑到太阳大了之后,温度太高,因此夏季做活的乡下人,都是赶早起来多干些活,中午则在吃完饭之后,午睡一会,补充体力顺便避过太阳最热的时候。
    老爷子带着几个儿子,儿媳一大早就去了地里割稻子了,王氏则带着女儿在家做家务,准备饭食。李明锦在爹娘早起的时候,就已经醒了,等大人们收拾一番之后拿着镰刀出门之后,李明锦就起来了,看奶奶王氏在厨房忙活,小姑在院子里面搓着一大盆的衣服,明珠早上一大早也被小王氏喊了起来,八岁的女娃子,在乡下都能忙点忙了。李明锦拿起墙角的木桶,准备去河里提水去了,河西村临着沣河,家家户户吃水,用水都是从河里直接提的,没有人家里打井的。
    河边离家门不远,李明锦和奶奶王氏打了一声招呼之后,就拿着木桶出门去了,王氏看着孙子一早起来,就知道帮忙,十分的欣慰,只叮嘱了要小心一点儿,就随他去了。夏天农家确实太忙了,也顾不了太多。
    李明锦来到河边,河边的石块上,已经有三四个小姑娘在用棒槌垂着衣服,几个女孩都不大,七八十来岁左右。农家的孩子都早熟,在大人们都去地里面忙去了的时候,都会力所能及的帮着做做家务的。几个人边洗着衣服,边说说笑笑的。李明锦站在一边儿将桶浸入河里,待水溢满之后,用右手提了上来,其实还是有点沉的,不过好在自己力气还是有点儿的。
    见几个小姑娘,看了过来,李明锦有点不好意思,微微的笑了点点了头,提起木桶便往回走。耳边传来一阵清脆的笑声
    “李大哥,明珠起来了吗?一会找她去山上摘野菜去呢。。。”李明锦回过头,认出了问话的小姑娘是张浩的妹妹张琴,小姑娘和明珠同岁,经常和明珠一起玩。当下便停下脚步回到:
    “起来了咧,在家里帮忙做早饭呢。”
    “那行,吃完早饭,我去找她去。。。”小姑娘欢快的说道,小姑娘长的白皙秀气的很,一双杏眼儿长在了一张巴掌大的脸上,此刻笑起来甜甜的。
    “我先家去了,你们洗衣服吧。。”李明锦说着拎起木桶,往家走去。
    “唉,张琴,那是李明珠哥哥啊,长的没李明辉好看。。。”说话的是牛大叔家的牛春花,小姑娘九岁了,李明辉在村子里调皮捣蛋瞎玩,活跃的很,嘴巴又甜,人长的又好看,完全遗传他爹的模样啊,村子里的一些小姑娘,私底下都说李明辉俊俏。李家的几个孙子辈,就属李明辉长的最好,李明锦怎么说呢,长相应该属于帅气型的吧,当然现在还没张开,只能说遗传李家的样貌,浓眉大眼的。要是李明锦听到,定会感叹小孩子的审美眼光,长的精致俊俏才是好看!
    旁边的吴小翠反驳道:“不会啊,李明锦,长的也好看,比村里的大牛,小树他们好看多了。”
    “反正我觉得李明辉好看。。。”牛春华有点不服气。
    “好啦,别吵啦。。。。羞不羞啊。。。。”张琴叹气的对斗嘴的两人劝到。
    “不说啦,死妮子。。。”说说笑笑吵吵闹闹。几个小姑娘在河边清脆的小声,伴随着树上的鸟鸣声,在河边回荡。
    李明锦来来回回,提了七八桶水,在家里的一口水缸装了一半的水。看到门口打着哈气刚起来的明辉和明秀。喊到:
    “明辉,明秀过来,拿那个桶,你们两个抬着,我拎一个,去把水缸灌满吧。”
    “好吧,大哥,你起的真早啊。。。”说着笑了摸摸自己的后脑勺,有点不好意思自己睡到现在。
    “我也刚起来,走吧。。。。清醒没。。看着点路。。”
    三人,又跑了四趟,终于将水缸灌满了,累的够呛,李明锦将桶放下,一屁股坐在小木凳子上,不想动了。
    王氏走过来看几个孙子,累的气喘吁吁的样子,欣慰之余有点好笑。温和的说道:
    “没事吧。。。休息一会,洗漱一下,来灶间吃点儿早饭吧。。”给小的吃完之后,王氏还要将早饭送到地里,给老头子,几个儿子媳妇吃。确实事情挺多了,李明锦笑着对奶奶回头:
    “没事儿,奶,等下就去咧。”
    “奶,早上吃什么啊。。。”明辉现在关心的是这个,平时吃的都很节俭,农忙的时候,饭食会好点儿,因为农忙要耗费体力。
    王氏好笑的看着二孙子,说道:
    “摊了葱油饼,有你吃的。。呵呵。。。。”
    “真的啊。。。太好了,好久没吃了。。。”
    三人歇了一会儿之后,缓了过来,打了一盆水,洗了洗,收拾一番,就去了屋里,王氏已经将烙好的饼子端上来,又给三个孙子盛了一碗玉米菜粥。
    “吃吧,不是饿了吗。。。”李明锦端过饭碗,也不客气的就大口大口的吃起来了,没办法,真是当兵时候养成的习惯,吃饭速度很快。好在乡下人吃饭都不文雅。李明锦放下饭碗想着,自己是不是应该把吃饭的习惯慢慢改掉。再说吧。。。
    看着三个孙子吃的混香,王氏也自己喝了一碗粥,啃了一个馍馍。将要送去地里的粥,用瓦罐装好,又用碟子装了好些葱油饼子和馍馍,都放进了竹篮子里,用麻布盖好。看女儿和大孙女还没回来。就叮嘱李明锦到:
    “锦儿啊,奶先去地里边给你爷爷他们送早饭去,你小姑他们回来,让她们将你二妹,三妹叫起来,给她们把早饭喂吃了。”
    “知道了,奶。。我会和小姑说的。。”李明锦答道。
    “恩,好,那我走了啊。”打了声招呼,王氏拎着篮子和一壶凉水出门去了。
    王氏来到自己田里的时候,家里几个劳力将一亩地的稻子,割了一半了。早上的太阳慢慢起来了,温度也渐渐上升,看着几人汗流浃背,弯着腰淹没在一片金黄色之中,王氏朝田里喊了一声:
    “他爷,都歇会儿,上来吃饭吧。”
    老爷子抬起头,站起身子来。揉了揉酸疼的腰,看到老伴来送饭,想着确实饥肠辘辘了,就对几个还在卖力割稻的儿子媳妇说道:
    “都上去吧,也都饿了,歇会儿,吃点东西垫垫。”
    听到老父发话,几个都站起身来,朝田边站着的王氏走去。
    王氏将罐子里面的菜粥,倒出来放到带来的碗里,一个接着一个的递了过去。众人喝着粥,啃着馍馍,舒了一口气儿。
    “娘,明佳醒了吗?”孙氏想到自己四岁的女儿还在床上睡着,有点不放心的问道。
    “还没咧,小孩子要给睡够觉,婷儿一会会去叫的。。。放心吧。”
    “娘,今天的葱油饼挺好吃的。。外脆里香的。”李继旺夹了一块,边吃边说道。
    “好吃,多吃点儿,干活儿,也累,赶明儿我让人从镇上捎回来点肉,回头吃食上好点,你们也有力气。”
    “娘,庄稼人做活惯了,啥累不累的,今年看着收成不错,又不用交税,有好日过咧。”看着地里的稻子,沉甸甸的稻穗挂着稻草杆上,李继旺心里火热,庄稼人累点算啥,丰收了才是希望啊。
    几人吃完早饭之后,喝了点水,坐了一会,又拿着镰刀下地去了,王氏收拾了碗筷放进篮子里,打了一声招呼,就匆匆回家了。
    王氏回到家的时候,看见院子里面晾好的衣服,就知道女儿和孙女回来了,走进堂屋,就看到女儿端着饭碗,拿着汤匙,一口一口围着坐在自己对面小凳子上的明佳。*六岁了,大一点儿,可以自己拿着碗吃了。
    看到王氏回来,明珠对奶奶打了一声招呼:
    “奶,等下我和张琴她们去山上挖野菜去。。。”
    “哦,那去吧,小心点儿,不能去深山,早点回来知道吗?”
    几个小的都吃完饭,王氏去灶间,洗刷锅碗瓢盆去了。李明锦看小姑在摘菜,夏天自家的菜地里面,种了一些黄瓜,豆角,毛豆之类的蔬菜,种类挺多的,但是还不是不够一大家子吃的,因此山上的野菜也就经常摘来充当补充蔬菜了。古代人可没有现代人那种追求纯野生的,野菜都是实在没吃的才去吃的。
    端起一个小板凳坐下,李明锦剥起来面前的一大捆毛豆,一颗颗的从地里边拔回来的,豆角夹子还在枝上凌乱的挂着。这么大一捆,能剥下一大盆,中午只要放在饭锅里正清一下,饭好了端上来,放点盐和猪油,搅拌均匀之后,就可以吃了,自然的毛豆的清香弥散在鼻尖。李明锦很喜欢吃毛豆,就是剥的时候,指甲挺疼的。
    明辉早就想着出去玩了,很是不喜欢这些琐碎家务活的。打了一声招呼,顺便拽着明秀一起溜了。
    ☆、第16章
    太阳渐渐大了起来,屋外的树上的蝉鸣间或的交响着。李明锦剥了小半个时辰终于将毛豆搞定,看了一大盆战利品,心里挺自豪。明珠和村里的几个小姑娘去山上摘回来了一些野菜,进了家门,忙将篮子递给小姑姑。拿起桌上的碗,倒了一大碗水咕噜咕噜的喝下肚子,这才感觉活了过来。一张小脸满头大汗的,晒得通红的。来不及歇下喘口气儿,想起村子里的小伙伴说的事,忙不迭的拉着王氏的胳膊说道:
    “奶,听春花他们说,蝉蜕可以捡回来卖钱呢。。。”
    河西村周围很多树,树上的蝉也多,李明锦也看到好多树上挂着蝉的壳,好像听说过是一种药材。
    “是吗,之前是有货郎来村里,有人家捡了这些,倒是可以用来换点针什么的小东西的。”
    王氏还真不知道能卖出去。
    “我听春花说的,镇上有药店收呢。我想没事儿,和她们一起去捡捡看。”小姑娘大眼睛笑眯眯的望着自家奶奶。
    王氏在孙子孙女的教育上一向是放养,再说乡下的女娃子也不讲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只要不出格就行。明珠才八岁,也不用拘束的太狠。就只叮嘱道:
    “不要跑太远知道吗。。热头小了,再去。”
    “知道啦,奶奶。”争得奶奶同意的明珠,很高兴,小脸蛋儿笑开了。
    李明锦想到现代人花大价钱去吃蝉,据说蛋白质很高。没事自己也去捕点回来,不知道自家人能不能接受。。。。。。
    眼看着时候不早了,王氏带着女儿开始做午饭了,农忙家里的劳务消耗体力,午饭都是做的干饭,顶饿。淘米烧火,摘菜洗菜,看着灶间忙活的奶奶和小姑,李明锦拎起一壶放在桌上凉掉的开水,准备出去送到地里去。
    “奶奶,我去地里边给我爷他们送水去了啊。。。”
    “去吧,告诉他们半个时辰回来吃晌午饭。”眯眼探头看了看外面刺眼的太阳,叮嘱道:
    “带着草帽去啊,外面温度高。。别中暑了。”
    李明锦也是知道自家奶奶,是心疼自己,咧嘴笑了回了句:
    “知道啦,那我去了啊。”说完出门去了。
    想起两个小孙子这么热还在外面疯玩,王氏皱了皱眉头,朝大孙子的背影喊道:
    “锦儿,回来的时候,去村头把明辉,明秀喊回来吃饭。都晌午了。。。。”
    李明锦朝后面挥挥手示意知道了。
    家里的水田,离自家不是很远,走了十几分钟左右,就到了,金黄色的麦浪随风波动。看到自己地里的稻子被割好,铺散在稻桩上,沿着田,排成一排的。每搓稻子在割的时候,都会留下一个两寸长的根桩的,一方面是为了晾晒稻穗,另一方面是为了,再种的时候,打烂翻到下面当做肥料。
    卖力的大人们,弯着腰淹没在麦浪里边,没看见李明锦的到来,只想着再抓紧一点,就可以把这一亩的水田给收割完。河西村的田,除了原先自己家的,后来分配的都是随机拈阄的。因此田地都是分散开来的。这里一块,那里一块的。
    “爷爷,我拿过水来了。上来喝点水吧。”李明锦朝着地里的大人们扬声喊道。
    老爷子看到自己大孙子来送水,满是褶皱的脸上带了点微笑,汗水沿着缝隙往下流,老人家拿起挂在脖子上的汗巾,擦了一把。拿着镰刀,往田埂上走。
    李明锦倒了一碗水,递给上来的爷爷。拿下帽子,给爷爷扇起来风,温度太高了,还好田的一面靠着山坡,田埂旁边有几颗小树,还能有点阴凉。
    看见自己老爹老娘婶子们直起了身子,李明锦接着挥手喊道: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