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22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胡说!玦儿一心为国,为他父皇分忧,谁敢这样编排他?!”
    椒香低下了头,萧贵妃想了想,转身回榻上坐下。
    “罢了罢了,你说的也有道理。快命人到晋王府传话,让玦儿安分着些,别想着什么带兵出征的事!”
    说罢摆摆手,椒香忙退出殿去。
    萧贵妃就这么一个儿子,从小金尊玉贵在宫中养大,哪里受得了沙场之苦?
    万一有个好歹,她可如何是好?
    故而无论轩辕玦怎么说,萧贵妃总归是不同意,常在圣上耳边念叨此事。
    “圣上到底是如何想的?真要玦儿去不成?咱们就这么一个儿子,您怎么能……”
    圣上转头看了她一眼,萧贵妃便噤声了。
    按照大周的律例,后宫嫔妃是不得干政的。
    她心疼轩辕玦,故而说几句不希望他上战场的话,那是无可厚非的。
    要是说多了,那就有干政之嫌了。
    “朕明白你的意思,玦儿是你的儿子,难道不是朕的儿子?你心疼朕也心疼。难道心疼儿子,就把他捆在屋子里,不让他出去了?”
    圣上握着她的手,柔声安抚。
    “咱们的儿子,将来是要做大事的人。你把他拘着做什么?朕可是听玦儿说,沈侧妃很是支持……”
    这话的意思,便是说她不如沈风斓了?
    萧贵妃一下子不乐意了,轻哼一声,咬着粉唇。
    “臣妾在圣上身边二十多年了,这还是头一遭,被别的女子比下去了。”
    嘴上这样说,心里却在想着,圣上那句做大事的话。
    她心中一直怀疑,圣上真正属意的储君人选是轩辕玦,却不敢肯定。
    如果真的属意轩辕玦,为何在太子被废之后,还不改立?
    若不是属意他,难道是宁王?
    宁王的生母是圣上心中一块病,哪怕他再贤德能干,圣上也不曾对他亲热……
    “那沈风斓如何比得上爱妃?爱妃知书达理,美貌温柔,岂是她能比得上的?”
    圣上岔开了话题,萧贵妃也不敢问出,心中真正的想法。
    只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圣上当真是要让轩辕玦出征了……
    暮色四合,北风呼啸。
    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起来。
    宁王府中,仍是那间简陋的禅房,宁王坐在灯下出神。
    这一回,他难得没有翻阅佛经,而是一手屈起两指,慢慢在桌上叩着。
    姿态不疾不徐,像是在等着什么。
    不多时,窗外风声突起。
    一身黑衣的元魁走了进来,快步到宁王身前,将一封牛皮纸重重包裹的信奉上。
    宁王展开那信,信封上的火漆格外别致,是一朵兰花的图案。
    他细细盯着那朵兰花看了看,纤长的花瓣层层叠叠,叠成一个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见他目不转睛,元魁疑惑道:“殿下,这兰花火漆有什么问题吗?”
    宁王将信一番,示意他看。
    “告诉本王,这上头的兰花,有几片花瓣?”
    元魁狐疑地看了看。
    良久,他认真道:“一共五片……不,六片。”
    最后一片花瓣,只露出一个尖尖的角来,等闲看不出那是第六片。
    只会以为,那是第五片花瓣的脉络。
    宁王笑着点了点头。
    “对,那是六瓣兰。”
    他讳莫如深地一笑,随后将信丢进了炭火之中。
    腾地一声,火漆落入炭中,爆出一阵颤栗的火焰。
    很快,又消散在了灰烬之中。
    ------题外话------
    今日有奖竞答:章末那封信,五片……六片花瓣,有何深意?
    第138章 用战功,换晋王妃之位
    京城的秋日总是短暂,一场场秋雨落下,很快便有了初冬的味道。
    天斓居中,梧桐树落了满地的叶子,院子里每日都有婆子在清扫,怎么也扫不完。
    时不时地,发出竹枝扫帚与地面的摩擦声。
    刷,刷——
    沈风斓索性让人别扫了,每日只等傍晚的时候清理一次,余下的时间,就让黄叶铺满地面。
    一地秋色,寒意初透。
    她站在楼上窗前朝下看,若有所思。
    圣上似乎属意晋王领兵出征,却迟迟没有旨意下来。
    主将未定,倒是先择定了对敌的大军——
    京城中的五万天雄军,已经接到了整军待发的旨意,正在密集地准备军粮和行囊。
    再加上,原本驻守在玉陵城的五万卫家军,此战一共有十万众的士兵可调用。
    大周军队采用的是将兵制,所有军队都是圣上的军队,没有固定的武将带领。
    也就是所谓的,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卫家军昔年是卫大将军统领的,因为卫大将军身死,圣上感其仁义,才赐名来铭记他。
    而这五万天雄军,原是镇国将军所领。
    老将已退,如今他们也不知道,此战会是谁带他们出征。
    会是年纪轻轻、身份高贵的晋王殿下吗?
    还是风头正盛、出身武将世家的詹世城?
    圣上的这番拖延,在旁人看来,是兹事体大犹豫不决。
    而沈风斓却不这么以为。
    “宁王支持詹世城的提议,却不肯请战出征,反而是殿下提了此请。圣上必然看得出,这里头的问题。”
    她眉头微蹙,不愿意去把事情想得太坏。
    “我总觉得……宁王是希望殿下出征的。也许殿下一走,他便会在朝中打压支持殿下的朝臣,为自己谋利。”
    轩辕玦慢慢走到她身后,替她披上一件雪白的狐裘披风,又将窗子微微合了一半。
    “不是也许,是必定。”
    他声音低沉和缓,透出一股清冷的了然。
    “从他在大殿之上,附议老詹之时起,我便知道他的心思了。我若不在京城,朝堂中的局势便少了控制。不过——”
    “我能在军中获得威信,能在北疆获得战功,他也远远及不上。”
    他并非一时头脑发热,才想要去北疆护卫城池,与胡人对敌。
    如何应对胡人骑术,如何安排善后之事,如何保护好沈风斓和孩子……
    “所以殿下这些日子,总是待在外书房处,便是为了安排朝中的事情吗?”
    轩辕玦略点了点头,牵着她到榻边坐下,亲手倒了一杯浓浓的奶茶。
    递给她道:“暖暖手。”
    外头朔风呼啸,沈风斓偏喜欢敞着窗子看风景,好像一点都不嫌冷。
    十根冰凉的纤纤细指,却出卖了她。
    沈风斓接过,清甜的奶香四处溢开。
    “若说安排,也安排不了什么。总归是劝他们韬光养晦,不可违法乱纪,不可叫宁王一党抓住错处。若是莫须有的打压,只能让他们求助母妃。”
    晋王与萧贵妃母子,同气连枝,一个不在朝中,另一个就得担起大任。
    沈风斓略一思忖,点了点头。
    “我明白。我会时常带着孩子进宫,多看望看望母妃。”
    看望是假,帮她出谋划策才是真。
    轩辕玦笑道:“你只需莫要太想念我,努力加餐饭便是。”
    说着又动起手来,朝她鬓发上揉了一揉,那双桃花眼里,满是宠溺。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晋王此番会被任为主将之时,御书房中却产生了分歧。
    一惯不肯对皇子的事情,多加置喙的沈太师,竟然反对晋王出征。
    “玉陵城,乃是北境重地。晋王殿下过于年少,又没有征战沙场的经验,不堪为主将。”
    沈太师说这话的时候,目不斜视,朝着圣上拱手回禀。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