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58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但是钱汝君举的例子对皇帝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威胁。
    “工匠这么多,而且他们也不愿意把他们手头的技术传给别人。
    甚至把他的生命拿走也要守住。
    只要他们家里人能传承下去就可以了。
    不是工匠的人,学的不认真,工匠教的也不认真,如何让工匠变多?
    而且我们要工匠,最主要是朝廷有需求,民间哪里需要工匠?
    如果朝廷要请工匠,将平白多出多少开支。”
    钱汝君发现,她刚才说的话,皇帝没有办法理解,所以在皇帝的耳朵被忽略了。
    人们虽然看的出来,金麦城富裕,但是对金麦城富裕的原因,却看不出来。
    最后,他们把金麦城富裕的原因,归到钱汝君身上。
    也归到钱汝君对皇权给予的特权,加以充分应用。
    但是他们觉得,就是具有稀少性,才有这种效果,如果每一个人都得到特权,效果就会不见了。
    “打制锅碗瓢盆不需要工匠吗?父皇知道民间为了取得这些生活用品有多么艰难吗?
    就少府的那些人,能够替天下百姓打制农具吗?
    他们连朝廷军方的需求,都不见得能够满足。
    一份农具就要耗费他们非常多的时间,如果没有足够的工匠,可以发展技术的话,我们打制农具的速度永远快不了。
    工匠要有积极性,我们会得到许多幻想中的东西,例如,儿臣献给父皇的床垫,坐垫,使用起来,是不是比以往更为舒服?”
    钱汝君有信心,她给皇帝的东西,皇帝一定会拿来用。
    这些,都是能让人过的更为舒适的物品。
    “我们需要打造许多新的农具,成立农会组织,让农民能够使用到这些新农具,取代以往繁复费力的工作,并且节省大量的工作时间,让他们可以耕作更多的土地,或者能有时间替土地施肥,收集肥料。
    农会组织,能够提供工具,并且教会他们现在最重要的耕作新知。
    并且代替官吏来照顾农民,收税。
    如果农业工具种类永远是那些,我们的生产技术没有办法提升,粮食就不会增加。
    现在生产的粮食实在是太少了,是单位面积太少,土地在适当的维护之下,再加上农业器械,至少可以增加五倍。”
    钱汝君虽然想要放大来说,但是想到皇帝下的命令,可是军令,必须做到。
    皇帝有坑她的想法,并不稀奇。
    如果说到土地的最高产量,那钱汝君是找死。
    有太多条件,现在没有办法做到。
    万一这个地方出了一点什么状况,生产力没有达到,那她的人头或许就交代了。
    虽然皇帝不见得想在这个时候拿到她的人头,但是钱汝君也不想给皇帝一个口实。
    她知道,她对皇帝来说,一直存在威胁。
    “匠籍必须开放,少府工匠如果成为皇帝雇用的对象,就像百官一样,生产力一定会倍增。
    他们的薪水可以象征性的给一般人的薪水。
    但是我认为,工匠的作用不输给百官,给他们的薪水少,或许必须开放他们接一些私活。
    要不然,替国家工作没有好处,他们就不愿意替官方工作了。
    而且只有农业生产增加我们才有革新商业的机会。
    人要离开土地,必须有足够的食物配合。
    当大部分的人可以从事工商业,并且给朝廷缴税,朝廷将会更富裕起来。
    因为只有少数能人能够做的事情,永远能够领更高的薪水。而人们领到的薪水,赚到的钱,就必须缴纳一部分给国库。
    人们在赚到钱的时候,就会产生消费,增加产业,而这些产业的从业人员,也应该交税,这样我们的商税将可以说非常的多。
    商人才能取得足够的地位。
    大汉为什么重视农人,因为大汉的钱粮来自农人。
    为什么商人没有地位,因为商人对朝廷没有帮助,那么对朝廷来说,就是蛀虫。
    商业的危害,在于他太有吸引力,但是如果人人不种田,人们就会缺乏粮食。
    百官将是第一个受害者。
    但是更多底层劳工将没有办法拿工资来种田。
    市场将重新产生一个机制。会有大量人回到农田,只要保证农人有吃的。
    奢侈品的税收跟一般日常生活用品的税收,不应该一致,也就是商税应该做出区别,要不然就是恶政。
    商税应该要有专门的人来收取,并且严防贪污。
    商人的生意,我们可以注意到,有些人是赚大钱的,有些人是赚小钱的。
    先不论这个人有没有这个方法赚到大钱,这个赚小钱的是不能收高的税收。
    甚至,他赚的钱只能够维持生活,也不应该收钱,收钱的目标,应该是那些大商人。
    挣大钱的,如果收低维的税收,将让它快速的膨胀,或许他的钱财将威胁到大汉。
    他一半的钱财应该缴税给朝廷这样,他的钱就永远不会超过朝廷。
    要知道,他们的钱,可以再投资,也可以大部分留下来享受。
    更令人害怕的,是他们能够把赚到钱武装自己,来保护自己的财产。
    而给商人这种负担的,是朝廷。
    而朝廷有了钱,能够大兴建设,如果建设的是付钱的,百姓就有钱,有钱就会增加消费,增加税收,大部分的钱,又转了一圈,回到政府身上来。
    要知道我们的钱不是自己要用而是要替百姓制造各种东西,有些东西一般人不会去制造,因为这个东西是关于到大部分的人,人都有自私的,心里,总是想着自己的东西自己可以做,但是别人的东西就等别人做,而这个最适当的别人就是朝廷。朝廷不能够什么都不做,那不然人民就可以问你朝廷为什么有资格取得税收?
    而朝廷做了,却能够让更多百姓赚钱,变成税收,回到朝廷。
    这个圈子会越滚越大圈,朝廷能够运用的钱粮也会变多好多倍,花更多的钱,你会发现,当朝廷富有了,百姓也会富有起来。”
    “人民百姓,无知无识,只知道穿衣吃饭,如果没有朝廷的指派,进行各种事务,都不知道要做事。
    如果没有人挑拨他们怎么可能作乱?”
    皇帝对于钱汝君的这个概念,其实真的一时想不通,他还维持着旧有的概念。
    “这个世界最不缺乏的就是挑拨者,只要有人认为有必要,他就会开始进行挑拨。
    父皇,你真的对朝廷以及自己的钱袋能够变出更多钱,还不用杀死那么多人,不感兴趣吗?”
    “我觉得,百官会反对,商人也会反对。”
    先不管钱汝君说法是否正确,但是皇帝首先想的,是运作的可能。
    当运作中,会遇到那些困难。
    那些困难,必须突破,不突破则大汉会有立即的危险。
    钱汝君可以接受皇帝认为朝廷没有足够的经费,所以没有办法进行接下来的建设,因为这个缺乏经费的问题,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会发生。
    因为想做的事永远比较多,但是能够做的事永远比较少,这时候就必须挑选最应当做的事来做,只不过这是理性的选择,往往不会被实践,只有在最初最平等的状况下会做到。
    更多的实践是来自于各种妥协,如果你住的地方有强大的支持者,那么你的地方就能够得到更大的福利。
    你住的地方,公车亭就会变得比较豪华,但是别的地方的公车等车的地方就只有一个破旧的柱子。
    钱汝君发现她这一想,又想到一个必须要有的东西,那就是公车,如果能够减少路途上的花费时间,人们将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甚至到其他城市去轨道交通其实就是因为这个目的而存在的。
    但是轨道交通并没有办法扩充太远的地方,最主要是土地的问题。
    因为有更多的地方没有办法建设轨道交通,但是如果公共马车成立的话,他能够到达的地方就很多。安全的公共马车的事情,金麦城其实已经建立了。
    甚至,金麦城已经建立了主城和卫星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
    只要找到乘车点,就能保证你有安全的车可以坐。
    但是除了经金麦城成立公共交通体系以外,整个大汉,包含长安都没有人模仿。
    本来钱汝君认为,只要一个地方有好的举措,那么这个举措就能够促进这个地方的发展,并且让其他地方开始模仿学习。
    但是钱汝君发现,这个举措其实没有打到地方官员们的心。
    对地方官员来说,替人民谋福利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他们想要的是士林风评,如果士林风评好,那么他就可以升官。
    当然还有一些基础考核项目,只要达标就可以。
    但是这几个考核项目没有一个跟在土里刨食的平民百姓的福利,跟他们有关系的是从他们身上获取税收,并且让他们服劳役,以及当兵。
    都是要从他们身上拿走部分的时间或者金钱。
    可以说,只有索取而没有提供他们更好的福利。
    至于这个官评价好不好,看的是地方士绅对他的评价,而地方士绅,对于地方老百姓来说,好的会照顾人,但是在不好的方面,那就是欺压老百姓的人。
    对士绅来说的好事,对老百姓来说可能就是大大的坏事。
    钱汝君发觉,如果把别人的想法,别人的作为纳入自己的思考空间,什么事情就不能做了。
    第八八〇章 困难
    能够一步一步的按照自己的方式走,遇到困难去突破。
    幸好钱汝君不是一个人,她身边有非常多可以帮助她的帮手,而这些帮手甚至可以帮她抵挡这些非议。
    钱汝君非常感谢学堂岛学生这些帮手,如果当时没有突然想到要把学堂岛建立起来,没有训练这批学生,没有花很多积分来给学堂岛学生洗脑,就没有接下来这一切的付出,反过来,钱汝君就没有这些帮手了。
    而学堂岛学生每个出生于自身都是他从贫穷家庭买来的人,只不过最后他赋予这些人自由,但是就因为他赋予这些人自由,这些人却不愿意放弃自由跟在钱汝君身边。
    钱汝君有时候想,如果他不洗脑的话,这些人又有多少人会离开他们,但是不管如何,他们表现出来的举动,其实还是让钱汝君非常感动。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