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58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皇帝苦笑问道。不过他其实并不准备等宦官口中的答案,宦官也知道这个时候皇帝不是要追求它的答案,只是习惯性的问出来。
    “派人探问公主,几天身体可以恢复正常,如果需要御医由宫里派出去,不对,公主大概不需要御医,她身边有非常多很好的大夫……”
    “公主是一个人回来的,身边并没有别人……”这句话宦官就可以接,他连忙说道。
    “一个人?那还是把御医派出去,看看他身体有什么状况吧,万一出什么事就不好了。朕还有很多任务要交给公主去做呢!你出去的时候顺便让人去通知丞相过来。
    或许我们该好好讨论大汉交通的问题了。
    秦,就是因为修了驰道才能够南征北伐,创下无数辉煌的功业。但也是修筑了驰道长城做了太多的工程,让人们民不聊生,因此才会四处烽烟四起,让各个地方兴起了造反。
    如今大汉可以说是盛世,地方商业也算是发达。然而交通问题的确是应该解决。
    只是人们现在又不能够出行,解决了,交通又要给谁用呢?难道是那些商人,商人却不肯给朝廷缴赋税。为了商人修路,未免太不应该。为了军队修路,我们又该去打谁……似乎闽越和东瓯该打下来了……当皇帝难似乎没有一天是快活的。也只有回到后宫,看着妻子儿女,能够舒爽一点,但是后宫女人一多,又开始乌烟瘴气的。
    如今慎夫人有了小孩,却开始不消停。到如今,皇太子又没有任何过错,如何换人。小小应还如何当皇太子,我都不知道能不能够活到他长大。”
    皇帝说到后来已经是喃喃细语了,毕竟这些话并不适合跟宦官说,而宦官也早就退出,他知道这些话不是他能够听的。
    宦官退出之后,自然忙着交代事情,把皇帝要求的两件事情办了。
    钱汝君的身体非常得优质,然而他做过大汉的马车之后,就知道为什么这个时候的人大部分喜欢骑马骑牛骑驴,就是不喜欢坐马车。
    因为骑马骑牛骑驴,虽然没有遮阴,但是身体所受的震动,完全被他座下的动物所吸收了。
    如果学会真正的骑术,身体能够随马牛驴的律动而摆动的话,那么坐在骑兽的身上,其实身体可以完全放松。
    在这种情况之下,钱汝君对于交通改善的计划,却越来越想要快点执行。
    他没有想到,在大汉时期,人民的移动需要官府的准许。
    就算把路盖好了,能够使用的人也只有商人,军队还有,游学执照的读书人。
    而这些人没有一个会照顾平民百姓,也没有一个是纳税的。
    但是如果朝廷要修路,那么就必须从纳税的钱拿出一部分来修路。
    出钱的都是用不到路的人,他们怎么能够甘心呢?
    当然想要移动,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你找到适当的理由,比如走亲戚那么你如果要到很远的地方走亲戚,那你就必须提出那个地方,有亲戚可以收容你。
    但是对于大部分的平民百姓来说,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对于生意人来说却是非常简单的,因为生意人时常游走四方,每个地方拥有亲戚朋友,却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因为如果本来不是亲戚,把人家女儿娶了就是亲戚了。
    所以多娶几个妾,有助于亲戚满天下。
    有利于运输的这件事情,对平民百姓来说似乎没有什么关系,反而是对商人来说是比较有关系的。
    还有就是地方官员了,可是所有的地方官员由于交通路况的不好,他们运送朝廷税收的都能够取得火耗。要是路途近了,那么他们的火耗是否就会减少呢?
    这对于地方官吏可是很严重的大问题,所以其实最不想要把路修好的是地方官员,在这方面皇帝的利益,朝廷的利益与地方官员是不一致的。
    当地方的利益与朝廷的利益不一致的时候,地方官员往往是消极怠惰,而朝廷想要处置地方官员,却因为地方广博,往往没有办法一碗水端平,或者心中其实存在着自私的念头,结果只要牵扯到全体地方官员的事情,往往不动则已,一动则是一团糟,能够把地方事务处理好的官员却没有几个。
    除非是皇朝刚新建起来,不管是中央地方都想要确认自己的位置,这时候所有的人都会比较认真。想要改革也就比较简单了。
    钱汝君可以想到,如果她坚持要做交通建设,那么后果可能会非常糟糕,她想到满清末年当朝廷下定决心想要搭建铁路,但是地方由于认为铁路会破坏风水,好不容易铁轨铺下去,却半夜偷偷的把它拆下来,最后只好停止这个工程,而铁轨就被刘铭传带到鸡腿岛上去新建铁路了,所以鸡腿岛上就拥有中国第一条铁路。
    从基隆到板桥的铁路已搭建起来,就解决了基隆腹地不足的问题,让板桥逐渐失去河港的地方,也重新繁华起来。
    你以为做交通建设是帮助当地,但是总有人是既得利益者,既得利益者一定会反对交通的建设。
    这世界上没有做任何一件事,只有赞同而没有反对的。
    “我什么时候有精神去见父皇,我会马上过去,我认为我至少要休息一天。以我现在这种状况去见父皇也不好。明天枪兵队也该回来了,让枪兵队卸除武器,见见父皇,让父皇好好的奖赏一下也好。”
    钱汝君虽然没有去见皇帝,但是想到枪兵队的事情,她不得不另外交代。
    她有一种感觉,皇帝应该有很多事情想要教给她办,不过钱汝君只有一个人,估计皇帝还要衡量什么事情最为紧急。
    不过钱汝君认为,大汉最紧急的事情还是交通建设,只有交通建设做好就可以减少粮食的损耗,至少一半以上,而朝廷的粮食就能够增加一倍,再增加一倍粮食的情况之下,朝廷才有办法去做其他的事情。
    她脑中当然不会规划许多细小的道路,他想的是这个时代的高速公路。只要把这个时代的高速公路建立起来。所有的道路就可以透过连接高速公路,快速的把里程推进,节省时间距离。
    而且地方官比较有雄心壮志的人,就能够连接这个快速道路。
    不过钱汝君想到你鸡腿岛上的高速公路,盖好的第一天,几乎没有车子通行,议员们还在讨论着,这是浪费公堂的行为。
    结果不到二十年,这条道路就被称为停车场,往往成为上下班时间最容易塞车的路段。
    所以这几条成为中心道路的,必须盖得非常的宽大才行,并且让人们形成靠右走的规矩。
    但是要盖道路,最大的问题估计还是占用民间的土地的问题,如果马路要盖的值就必须不绕路,当然绕过,当时是必然的,而且地形的障碍在火药的帮助之下,有部分可以不去管它,而且当预测哪个地方有大的地形阻碍的时候,可以提早规划直线。
    不管怎么说,盖路这种事情,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一个困难的事情,如果这个土地经过平民百姓那里,或者是经过富贵人家那里,都会有非常大的产权问题,富贵人家或许愿意跟你做利益交换,但是他们提出来的条件一定是会五花八门,如果一个个谈过去,估计会让人昏倒,但是如果把这些土地都用政府的权力强制收走,在这个时代可没有提到土地都是国家的,只是说这些土地都是皇室所有,所以皇帝有处决权,但是对于个人来说,其实这些土地不是皇帝的,而是自己的,何况对于平民百姓来说,他认为他已经缴纳赋税了土地还要被收走了,土地被收走之后,他要去耕种哪里的土地,何况这块土地还不是全部被收走,而是其中中间被换了一块,要知道这个时候每一个人都是大地主,只不过土地生产非常的低,才导致鱼他们吃不饱,还要花很多时间在这么大的土地里面走来走去,都不知道白白得浪费多少时间。
    让人民离开自己的土地越近,其实是越节省人们的脚力。
    可惜这个情况之往往会因为治安以及水源的关系,让人们产生了聚集效应,何况孤独的住在一个地方,对于这个时代的百姓来说,往往会产生不安全感,为了安全,很多人还是喜欢集结在一起住。
    修道路还有修水圳是不一样,地方官对于修水圳,基本上是欢迎的。因为水分可以增加地方的税收,不管最后是落在士绅的手里,还是在衙门里面由衙门来分配,或者是钱汝君的做法是,直接分配给人民,都是能够增加地方税收的作为。
    只是地方官能得到的利益多,或者是少而已,有更多的人开发地方,其实很多地方官还是非常欢迎的,至于破坏自然环境,在这个时代的人,其实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完全是没有概念的,他们只知道,有更多的人可以开辟这片荒野的地方,把生田变成熟田。就是一件好事。
    毕竟这样的事情是算进官员考评的项目,至于环境保育朝廷好像从来没有要求过,而且地方官对于环境保育,生态保育是完全没有概念的。
    至于后代的官员由于环境破坏已经非常的严重,至少知道什么叫做环境污染,并且时常受到环保团体的抗争。
    人民感觉到自己的环境,让他变得不舒服就会发动抗争,所以对他们来说,知道什么叫环保,并且知道环保法规是非常重要的事。
    环保往往成为施政重点,特别能够赢得民心。
    睡觉是让身体得到休养的最好方式,钱汝君想着她的烦恼,渐渐的沉睡过去了。
    这个世界似乎所有的烦恼,都是因为她想要做事。
    在大部分的情况之下,如果你不想做事,又没有碍着人家的路,基本上你的烦恼就是固定的那几样。
    例如生病了,想早点好,肚子饿了,想要吃饭,想睡了,可是不能够睡觉。
    你的烦恼几乎是生活的最基础面。
    或许,如果你是一个缺钱的人,你的脑子里面整天就会是想着钱怎么来,该怎么花。
    钱汝君讨厌跟人有关系的烦恼,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她大部分会把自己的烦恼推给别人。
    有些人似乎特别擅长人际往来,钱汝君发现学堂岛学生似乎没有一个在人际关系上会有困扰的。
    修道路的问题,如果遇到沟通,估计又要学堂岛学生出马。
    钱汝君发觉,在某些方面,她的确越来越跟不上学堂岛学生的脚步。
    第八七九章 税制必须改变
    钱汝君开始思考,人民需要些什么,如何能让大汉朝廷和人民幸福之间取得平衡。
    百姓不能被当成猪狗,如果人只有活下去一个念头,那么,钱汝君还真的不知道活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再次见到皇帝的时候,这一次,钱汝君变得有点火爆,不像之前,总是给皇帝带来好消息。
    “工匠都被大汉朝廷聚集起来,没有自由活动的权利。
    朝廷需要很多工匠来维持活动。
    但是民间的生产也需要很多工匠。
    如果工匠在民间发展出一个可以增加农产的物品,那么朝廷的税收,将因此增加百分之二十。
    用这百分之二十的钱,支付给工匠薪水,兴建现在兴建的各种工程,还措措有余。
    工匠体系,也能够纳入税收,这样到最后,税收还能增加。
    金麦城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民间几乎没有成熟的工匠,除了金麦城竭力培养的以外,他们也不是真正的工匠,只是上班族。
    所以,不算在其中,何况我也没有把他们当为工匠。
    拥有工匠这个身份,在大汉是一种悲哀。”
    钱汝君偷偷的在心里说道,在传统朝廷统治的历史上都是一种悲哀。
    “我不愿把他们视为的匠籍,他们也只有制造分解部分的能力。
    我更愿意叫他们上班族。
    因为工匠都会被朝廷收编,虽然他们可以凭自己的技艺赚到钱,但是替官方做事可没有钱可以赚。
    但是依照规定,他们却必须听从指令,随时出发替朝廷做事,路上的路费还要自己出。
    这对他们来说,何其不公。
    他们要远离家里,在路上耗掉半年,结果只有工作三个月。
    剩下三个月,他们回家又能做什么?
    但是在外面,生活费这么高……
    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他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为困苦。
    所以很多工匠都想要逃出大汉。
    这是最为可悲而且可叹的事情。因为,附近的国家能够给他们优渥的生活。
    他们承载着的是我们大汉的光辉,与读书人所研读的典籍没有差别。
    但是对于大汉来说,工匠却是最珍贵的资源,如果我们的技术外流,那么对我们来说将是一种灾难。
    或许你们不会认同,工匠外流是一种灾旱。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好了,我的枪支制造,应用了非常多工匠的技术。
    如果这个制造技术外流了,那么别的地方的工匠就能够制造很多的枪支,如果对方拥有比我们更多的枪支,他们将打破我们的河山。
    儿臣请父皇三思,给予工匠们自由。”
    皇帝刘恒的脸本来并不在意,这种危言耸听的话,朝中大臣已经说太多了。
    最后,他发现一样日升月落,似乎日子没有什么不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