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7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叶氏摸了摸他的头,“我儿有本事,小小年纪就过了县试。”
    明朗笑了,“阿娘,这才到哪里呢,科举路长的很,儿子才走了第一步呢。再过两个月,我还要去府城参加府试呢。”
    叶氏一边流眼泪一边点头,“好,到时候让你姐夫陪着你去。你长大了,阿娘终于放心了,也对得起你阿爹了。”
    明朗又给她擦了擦眼泪,“阿娘,以后儿子定不会让阿娘再操劳了。等儿子能挑起家业了,阿娘只管在家里享福就是了。”
    梅香在一边看着弟弟,忽然内心变得宁静起来。不知不觉间,明朗长的比她还高了,现在过了县试,等他过了府试和院试,就是正经的秀才公了。我原来还担心阿娘和弟弟妹妹们过不好日子,可见是我多操心了,说不定以后,我还要靠着明朗呢。
    想通了之后,梅香忽然也跟着高兴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亲亲们早上好~感谢在2020-03-24 11:46:55~2020-03-25 11:43:5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就是一个少女诶、饭饭其粥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热凉面 66瓶;就是一个少女诶 14瓶;悦己、小太阳是大吃货 10瓶;37075457 6瓶;方也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5章 过府试明朗定亲
    明朗过了县试之后, 仍旧每日带着弟弟到秦先生家里读书,早去晚归,勤学不怠。
    明盛见哥哥过了县试, 还是第二名, 心里羡慕不已,每日也越发用功,也想早些过了县试。明朗见弟弟知道上进,也不点破他, 只是从旁督促。
    他自然也希望弟弟能走科举之路, 说起来,明盛读书比他多了一丝灵气。但因为明盛不是长子, 肩头的责任小,且年纪也小,对世事的了解不够通达, 缺了一份洞悉。假以时日, 等他长大了,见了更多的人情练达,加上他天性里的灵气, 做出的文章必定不差。
    因明盛还小,众人的目光都在明朗身上,秦先生夫妇也是如此。
    秦先生的学生里,如今过了县试的, 明朗的名次是最好的。他爱才心切, 更加关注这个学生。
    这一日,秦家学堂里, 十几个学生都在读书。秦先生把几个过了县试的学生挨个看过去,王村周年纪太大, 且有些迂腐,方孝俊为人忠厚,缺了一份历练......最后,他还是把目光锁定在了明朗身上。
    秦先生虽然为人略微有些清高,但他也不是什么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他也心疼自己的儿女。
    秦家两子一女,老大秦玉炔已经过了府试,刚刚成了亲,老二秦玉璋和明朗同年的。两个儿子以后都要走科举,他不用担心。唯独最小的女儿秦玉茗,天性烂漫,今年十二了,也该说婆家了。
    秦先生自然想给女儿说个读书人,可年纪小未成亲的读书人不多,他的弟子里也就这几个了。
    秦先生存了挑女婿的心里,看明朗的眼神就越发挑剔了。若是这回能过了府试,得个童生,倒是可以把女儿许给他,且再等等罢。
    明朗也奇怪,明明他考了第二名,怎地先生这两天却越发嫌弃他了,难道是嫌弃他没有中头名?可头名是县丞家的公子,县丞自己有举人功名,教导自家的儿子自然尽心。
    明朗读书越发认真,就怕府试考得差了,先生越发嫌弃他。
    秦太太夜里忍不住嗔怪秦先生,“作甚拉着个脸,把孩子都吓坏了,上午吃饭都少吃了一些。”
    秦先生咳嗽了一声,“爱之深责之切,我这也是为他好。我这些弟子里头,他的县试名次最好,若是能一口气过了府试和院士,十三岁的秀才可不多见呢。”
    秦太太笑了,“你也莫要逼他逼的太紧,他才多大呢,你不也是十七八中的秀才。再说了,这孩子向来自律,哪里需要你提点。”
    秦先生摸了摸胡须,“茗儿也不小了,该给她说婆家了。”
    秦太太笑看秦先生,“莫不是你看中了明朗这孩子?”
    秦先生看了秦太太一眼,“你觉着如何?”
    秦太太放下了手里的针线活,“孩子是不错,看他县试名头这样好,院试不好说,说不定能一口气过了府试。年纪也相配,只是,我有两个担忧的地方。”
    秦先生又摸了摸胡须,“你说给我听听。”
    秦太太蹙眉道,“我听说明朗家里有个姐姐,能当一半的家,能干是能干,只性子略微有些急躁。咱们玉茗性子软,我怕她不知道如何跟大姑子相处。再有,自来寡母粘儿,韩娘子青年守寡,定是每日两只眼睛都盯在孩子身上了。”
    秦先生放下了手里的茶盏,“彩云呐,我跟你想的恰恰相反。听说明朗他姐姐管着韩家的一半家业,可见是个明白人。是个明白人,就不难相处。至于韩太太,我不大了解她,但为夫守节,想来品行不差。你说寡母黏儿我不反对,但哪个当娘的不黏儿子呢,你的眼睛难道整天没盯着玉炔和玉璋?”
    秦太太笑着拿绣花绷子在秦先生身上拍了一下,“说着说着就编排我!”
    秦先生哈哈笑了,“玉茗是咱们唯一的女儿,我总要给她挑个有前程的。谁家都有婆母和大姑子小姑子,姑子们能干不怕,总比那糊涂的强。至于婆母,能一个人领着四个孩子过日子,就这一点,韩太太比多少妇人都值得人敬佩。”
    秦太太听他这样说,也陷入了沉思,“你说的对,总是我操心的太多。玉茗天真,可她总是要说婆家的。谁家没有婆母呢,况且韩太太是个斯文人,性子也坚韧,一个人能拖着四个孩子过日子,真是难得。大姑子小姑子都是女婿的亲姐妹,她们兄弟姐妹守望相助一起长大,感情必定深。我们玉茗若和她们成了一家人,多两个姐妹相互照顾,总比单打独斗强多了,这孩子成天跟我抱怨家里没有姐妹。都说韩家大丫头厉害,说真的,我倒希望茗儿也能厉害些,这样我就更放心了。难得的是女婿好,我看明朗性子不急不躁,说话温和有礼,倒是个不错的孩子。”
    秦先生点头,“你做娘的心,嫁女儿时心里担忧她以后过不好日子,这也是常理。先不急,等过了府试再说。”
    秦太太斜腻了他一眼,“过了府试,别让人家抢跑了。”
    秦先生又哈哈笑了,并未说太多。
    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眨眼就到了三月,叶氏一天比一天忙碌,四月间韩家即将迎来两件大事,一是明朗考府试,二是梅香出嫁,一个月初一个月尾,好在能错开了。
    考科举的事情她帮不上忙,只能和梅香一起用心打点明朗的衣衫吃食。梅香出嫁的事情就是她全权操办了。
    嫁妆都备齐了,就等着正日子来了。
    梅香要做新嫁娘了,叶氏更不让她出门。年前天冷的时候,梅香偶尔还能跟着到镇上去一去,如今叶氏别说让她去镇上了,连大门都不怎么让她出。梅香只管在家里做针线活,榨油。
    梅香想着自己还有个把月就出嫁了,整日在家里针线不离手,她要把弟弟妹妹和阿娘今年所有的衣衫鞋袜都准备好,省的她忽然走了,阿娘一个人忙不过来。
    至于榨油,梅香两天干一回,如今东院西厢房里的油缸里都是满的。
    原来梅香特别担忧她嫁出去之后家里榨油的活儿没人干了,叶氏为了让她放心,私底下和她谈了一回。
    叶氏让梅香再等一等,若是明朗能过了府试,她就预备到镇上盖房子,搬到镇上去。
    梅香很高兴,“阿娘,您去镇上了,我回家就方便了。大黄湾到镇上才三四里路,到咱们韩家岗要七八里路呢。油坊开到了镇上,您再也不用风里来雨里去挑着担子到镇上了。”
    叶氏摸了摸她的头,“以后,还是要劳烦你隔几天来给我榨一次油,不过你放心,等你出嫁了,我不白使唤你,每个月给你算工钱。”
    梅香直摇头,“我不要。”
    叶氏笑了,“你嫁到了黄家,就是黄家人,给韩家干活怎么能不要工钱。有了工钱你公婆才会答应你出门呢,不然谁家的小媳妇总能出门呢。”
    梅香又问叶氏,“阿娘,以后您还卖菜吗?”
    叶氏想了想,“一切都要看明朗,明朗要是能过了府试,我就不卖菜了,那几家送菜的活,要是你婆家愿意接下来,就交给你婆家和你舅妈一起做。要是你婆家不想接,就交给你二伯娘和你舅妈一起做。你婆家也在镇上买了地皮,我怕过不了两年你们也要搬到镇上去了。”
    梅香偷偷看了叶氏一眼,“阿娘,原来咱们家和舅妈家一起送菜,旁人倒也不敢说什么。以后要是咱们不干了,交给二伯也就罢了,舅妈那里会不会有人说闲话?”
    叶氏笑了,“卖菜是我自己想出来的营生,我拉扯娘家倒无所谓。你莫要操这么多心,好生准备出嫁的事情。明朗都十四了,我和你弟弟能把家里的日子过好。等搬到镇上,油坊里的生意肯定更好,家里过日子再不用发愁。明朗跟我说过了,若是他能中秀才,他就去寻个正经营生干,也能养家糊口。”
    梅香笑了,“阿娘,到时候咱们都搬到镇上了,我抬抬脚就可以回来了。”
    叶氏也高兴,“可不就是,咱们离得近,相互更好照应了。这几年茂林给咱们家帮了不少忙,对你也好,你去了黄家,一定要收敛性子,听你公爹的话,用心照顾茂林。咱们家的事情,你少操心一些。”
    梅香有些不好意思,忙岔开话题,“阿娘,若是明朗能中秀才,咱们家可以多买些田地了,听说秀才名下有免税田地呢。”
    叶氏摇了摇头,“我听明朗说了,秀才的不多,要是中了举人那才多呢。”
    娘儿两个一边做针线活一边说着私房话,叶氏心疼女儿这几年为家里当牛做马,用心安抚她,想让她安心出嫁。
    儿子能考上功名,叶氏的心里顿时又多了一颗定心丸。她甚至想过过两年直接把油坊给女儿算了,可她暂时还不敢说这话。一来家里过日子离不开油坊里的出息,二来她也不知道儿子们以后能到什么地步。
    油坊给不了女儿,可油坊又离不开女儿。叶氏心里很是烦乱,她多希望女儿能一身轻松地去嫁人,带着厚厚的嫁妆,从此只管在家里做饭洗衣裳做针线活,再不用干粗活。
    可是娘家仍旧离不开她,仍旧需要她帮衬。叶氏虽然想出了给工钱的主意,仍旧觉得亏欠女儿。
    叶氏觉得儿子大了,就把自己心里的烦乱告诉了明朗。
    明朗想了许久,和叶氏商议,“阿娘,能不能把油坊的出息给姐姐分成?若只是给工钱能有多少呢?就怕黄家大伯不乐意让姐姐出来挣这份工钱。若是说分成,姐姐有了干股,对外也好说呢,甚至还可以当作陪嫁给姐姐。只是,儿子如今还是个吃白饭的,也不知道给姐姐分了成之后家里日子还能不能过得下去。”
    叶氏听了儿子的建议后,心里有些动摇,“如今家里油坊出息比以前多,一年净赚也有个三四十两银子。你说的倒是可行,只是,分给你姐姐一些后,咱们以后过日子就要减省些了。”
    明朗笑了,“阿娘,您和妹妹该怎么过怎么过,我和明盛的衣衫不要总是做新的,那旧的如何不能穿呢。只要干净保暖,谁还敢笑话我们不成。”
    叶氏看着大儿子,眼里有些动容,“既然你这样说了,那我就分给你姐姐一些了。油坊一年三四十两银子的出息,分给她三成,一年也有十两银子了。你觉得如何?”
    明朗点头,“阿娘说多少就多少。”
    叶氏立刻叫了梅香过来,把事情说给她听。
    梅香又摇头又摆手,“阿娘,你给我工钱就行了,不用分成,真不用。”
    叶氏笑了,“咱们家如今三天两头就要榨油,你一个人顶两个人用,肯定不能照着一般的工钱给你,你想想,这比给你工钱也多不了太多,无非是名头好听一些,当作嫁妆给你,就更好看了。”
    梅香仔细算了算,虽然叶氏说的对,但她也不好意思要娘家的家业做嫁妆。
    叶氏摆了摆手,“这事儿我做主了,你不要管了,明天我上街就跟毛林说。”
    第二天,叶氏在柴氏的陪同下上街了,并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黄茂林。
    黄茂林有些吃惊,少见把家里的支柱家业给女儿陪嫁的。
    叶氏笑着对他说道,“这也是没法子,家里暂时离不开梅香。若说给工钱也太见外了些,我就分她些干股,不白使唤她。你放心,若是等她身子不便的时候,我请人来看,让梅香给我当大师傅看着就行。”
    黄茂林搓了搓手,“既然婶子决定了,我回去跟我阿爹说一说。”
    黄炎夏听说后愣了愣,半晌后点了头,“也好,到时候咱们都搬到镇上去了,离得也不远。你岳母家请旁人也是要花钱,不如让你媳妇去,肥水不流外人田。只是,你再跟你岳母说,什么嫁妆不嫁妆的,暂时咱们不对外说,一切等她家里两个儿子前程定了之后再说。”
    杨氏听说梅香能分到娘家油坊三成干股后,心里顿时又活络了起来。茂林和梅香这还没成亲,家业就置办起来了,茂源还跟在父兄屁股后头转呢。
    说定了这件事情后,转眼又到了府试的时候。叶氏去请韩敬奇,哪知韩敬奇拒绝了。
    “三弟妹,明朗去府城,你让茂林跟着就行。我说句不怕丢人的话,上回去县里,三弟妹看的起我,让我去照顾明朗,好家伙,明朗倒不用我照顾,倒是茂林在照顾我。一应住店和考试的事情,都是他在张罗。去府城多费钱,多一个人多出好几两银子的花销。茂林那孩子一个人能照顾好明朗,我就不去了。”
    叶氏听他这样说,也不勉强,“我还想着二哥毕竟是长辈,去了之后孩子们也有个依靠呢。”
    韩敬奇笑了,“这人可靠不可靠,也不看看年纪的。茂林多机灵,我去了也只能冲个人头。平常也就罢了,这去府城花销太大。再说了,听说还有方家秦家的孩子一起去,各家跟一个人也就够了。三弟妹只管放心,万事明朗心中都有章程,再有茂林在一边张罗,定错不了的。”
    叶氏又和二房夫妇说了一堆客气话,然后回来了。
    黄茂林早就做好了心里准备,提前做了许多香豆腐在家里,然后陪着明朗一起到府城去了。
    这一回,王家、方家和秦家都有人跟着。
    王村周的大哥陪着他,方孝俊家来的是他亲爹,秦玉璋仍旧由秦玉炔带着。
    他们都是同窗,哪怕王家和韩家有嫌隙,这会子对外也要装着亲热的样子。
    王存周见明朗小小年纪就考了县试第二名,心里有些后悔当初不该草率退了亲事。若是郎舅一起中秀才,岂不是美谈。
    可如今说什么都晚了,他听见明朗一口一个姐夫叫着黄茂林,心里越发不是滋味。
    听说他二人就快成亲了,虽然他一边看不起黄茂林的身份,一边又有些酸涩。无他,因为王存周还没讨到婆娘。
    王存周比黄茂林还大一岁呢。
    自从赵氏到处挑媳妇失败了之后,王存周暗自发誓,一定要考上功名,秀才、举人,到时候,什么样的官家小姐娶不到。
    他这样安慰了自己一番后,立刻又丢开了这个事情,只一心考试。
    明朗与王存周只是面子情,他叫姐夫叫的亲热,未尝不是叫给王存周听的。这回府试名头若能超过他,总算能给姐姐出一口气。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