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快穿之养老攻略 第3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人从来都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过去没有肥皂,草木灰、皂角荚什么的一样用,可是自从用过肥皂之后,那就再也用不惯草木灰了,乔大队长这些天正被他家那孙女缠的有些发愁呢,乔木带回来的这些肥皂头可不就能应急了。
    肥皂头虽然零散而小,形状还不规整,也没有花纹什么的,但胜在价格便宜,还不需要肥皂票,反正都是一样的东西,他们农村人讲究什么,只要能用就行了呗。
    况且,肥皂头数量有限,只有肥皂厂的工人手里头才有,他们就算拿着钱到县城里,那也找不到人买,因为人家也小心啊,不卖陌生人的,除非熟人介绍,可是这乔太婆熟人多,人家就能买的到。
    这就是本事。
    “我就知道你要!
    放心,这次肥皂厂那边新接了一笔大订单,要求比较高,所以出产的肥皂头也多,我这次拿回来近十斤呢,分十来块给你都没问题。
    到了,东西都在这呢,我给你们全部都分好了,一共四份,数量也是一样的,你们自己选一份。”
    乔木正说着呢,她家厨房就到了,油盐酱醋之类杂物正分成四份堆在边角,不多不少,恰恰够用。
    “那感情好,我就先谢谢您了!
    诶,你们四个看到了吧,东西都在那呢,自己看着分吧,也别挑三拣四的了,乔太婆她买的东西说一样,那绝对都是一样的,不可能多一点,或者少一点,快挑吧。
    哦,对了,太婆,有件事想和您商量一下,您看,这边不是有两个女知青吗,咱们村大多数人家都是十几口子住在一起,就算有房间能给她们空下来,那那些人家家里的未婚男子也不少,她们两个女孩子家家的住进去,名声不好听。
    所以……”
    话都说到这了,哪还用得着继续往下说,但凡脑子没问题,都能听明白乔大队长的言外之意。
    乔木是真不太乐意让别人住到她家了,因为不太方便,她自己一个人住,那是想干什么干什么,想进农场空间就进农场空间,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只要在别人敲门的时候,及时把不合规矩的东西收好就行了,可是,如果让别人住进来的话,她平常做事都没那么自由了。
    吃东西,甚至于偷偷摸摸的补贴自家那小儿子都不是很方便。
    不过也不好直接拒绝,因为他们村这边,除了她这,还真没其他地方适合那两个女知青住,总不能让两个女知青住到粮库那边去吧。
    就算那两个女知青不嫌弃,村里村民也不放心让她们住到粮库那边啊,不是说怀疑她们会偷粮库里的粮食什么的,可心再大,也没哪个国家的皇帝会让一个刚认识没两天的人去看守他家金库,对于农民而言,粮库就等于皇帝的金库了。
    再加上乔木看那两个姑娘长得也不错,她那小儿子的大孙子婚事还没着落呢,留下来万一有点可能呢,俗话说的好,近水楼台先得月啊,想到这儿,乔木当即笑道:
    “没问题,我这边还有两间空屋子,不过有一间还要用,只能让她们两个住在一间,如果她们愿意的话,那现在就可以搬过来。”
    “愿意,愿意,我们愿意!”
    相比较于借住到家里有七八个未婚男子的人家,显然还是这个寡居老太太这边比较好,所以那两个女知青几乎没有犹豫,立刻应道。
    “既然愿意,那我就把丑话说在前面,我一个人住习惯了,不太习惯别人打扰我,所以除了你们住的那个房间和厨房之外,其他房间没事就不要进了,有事直接大声叫我就行,我年纪虽然大了,但是耳朵不背,听的到。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厨房里的东西各用各的,你们要是想烧柴,自己去山上打。
    大概就这么些,要求也不多。
    要是都同意的话,那你们现在就可以把东西搬到东边那个卧室里面去了,卧室里面有床,不小,够你们两个小姑娘一起睡了。”
    乔木是真的觉得有些事还是得提前说清楚了,省得以后出问题再扯皮,提前说清楚了,那就不能再用什么不知者不怪去遮掩了。
    她的要求并不过分,甚至能用很宽松来形容,那两个女知青家里也是租过房子的,自然很清楚有些房东的苛刻,见乔木只提了这么点要求,她们还是松了一口气。
    忙说都是应该的。
    之后,自然就是分东西,搬家分粮和收拾屋子之类的惯来流程。
    过程中,乔大队长还忙里偷闲的拿了点粮食过来跟乔木交换了十来块肥皂头回去,这肥皂头在他们村可吃香的很,回头就算自家用不完,给亲戚朋友也是个人情往来。
    划算着呢。
    乔木在帮那两个小姑娘空出那间卧室的时候,顺带着也跟她们两个聊了一会儿,对她们的情况大抵有了些了解,她们两个,一个叫李芳,还有一个叫张招娣,一个在家排行老二,还有一个是家里的大闺女,排行老二的李芳是自己响应上面的号召,高中毕业前一段时间就把自己的名字给报了上去,等到他妈知道的时候已经晚了,不过好在时间还赶得上,虽然没能把她从下乡名单当中消掉,但也把她从原来支援西北的名单转换到了普通下乡名单当中,而另一个张招娣则是家里为了争先进,强迫她来的。
    当然了,她们两个跟乔木交流的时候肯定不会这么说的,李芳说的是家里人一点不积极,她本来明明报的是支援大西北,结果被家里人偷偷给她改了,现在只能到这边来,而张招娣也没有直接说家里为了争先进才让她过来,而是说她父亲要从厂办副主任升正主任了,她作为领导的女儿得做表率作用。
    不过她们跟乔木可没法比,通过她们的描述,乔木很容易就挖掘出了她们各自的深层原因,那李芳显然被养得有些天真,明明是家里为她好,却也不知道感恩,等她回头下田做两天活之后,就知道她妈的好了,而那个张招娣的心思要深沉些,但是目前也没看出有什么坏心,只能算是对她父亲有些不满。
    但不管怎么说,好歹这两个都不是刺头,乔木也算是放心了。
    第57章 六零农家太婆婆(34)
    知青下乡刚开始几天肯定是要出点事的,因为这些知青几乎都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都没走上过工作岗位,更不用说种田了。
    上面做宣传的时候,就是宣传知识青年下乡,建设乡村的时候肯定是说的很好,让人听了就觉得热血上头,志气满满,要奋不顾身为国贡献,可实际上就是城里没那么多岗位安排,让他们下乡种田的。
    别以为种田多轻松,种田要是轻松的话,那大家就不会对去城里工厂做工的人那么羡慕了,不说抢收时候脱层皮的累了,就是再平常不过的挖地这项活,那也是不轻松的,对于没做过活的人而言,挖一两下子好像很轻松的样子,可是你挖半个小时看看,绝对把你累的浑身筋骨痛,可这地哪里是你挖半个小时就行了的,忙的时候,哪个人不要挖上五六个小时,只有挖这么长时间才能拿到满工分。
    除此之外插秧啥的也都很累。
    总体而言就没轻松的活,区别只在于有些是一般累,有些是非常累,还有些是超级变态累。
    那些知青平常在家里显然也不是干活的人,就算是张招娣,那也只不过在家里刷刷锅碗瓢盆,洗洗衣服,做做饭,也没下过地。
    所以,在上工的第一天,虽然都咬着牙干了半天的活,但是下午就不太乐意去了,等到晚上睡了一觉,早上起来浑身上下都很酸痛的时候,那更是想要报病休息。
    所以这不,大队长特地放下手里的活,过来劝他们去上工来了。
    分两路人马,大队长他去男知青住的两家劝去了,大队长媳妇则是来了乔木家,顺带着还把乔木叫着,一起劝那两个女知青,乔木反正也没事,那就跟着凑凑热闹呗。
    东边屋子里,李芳和张招娣正忍着身上的酸痛坐在床边,乔木和大队长媳妇王香芳则是各搬了个凳子坐在他们对面,面对面交流。
    “我知道农活累,也知道你们这些知青细皮嫩肉的,刚开始可能会有些不适应,可是你们这不适应的速度也太快了吧,这才干了小半天的活,总共攒了两个工分不到。
    你们既然已经过来了,那短时间肯定是不可能回去的,至少也得在我们村这边呆上两三年,你们总不能干半天休息两三天吧,要是真这么做的话,回头到秋收分粮食的时候,就你们那三瓜两枣的工分够分几斤粮食,累是肯定的,可是你们必须得慢慢习惯啊!
    你们作为下乡知青,难道就没有点吃苦耐劳的精神吗,我们天天都是这么过来的,你们这才干了半天就撂担子了,这像话吗?”
    王香芳当年也是曾经上过新式女中的,所以说话比村里人要有条理得多,勉强也能以理服人。
    “可是这也太累了,我们浑身上下都很痛哎,这怎么会这么苦!”
    李芳有点愁眉苦脸,同时内心也暗暗庆幸,庆幸她娘帮她把地点改了,南方农村都这么苦了,要真去支援大西北,那自己还有命吗?
    乔木看王香芳还想说话,抬手阻止了一下,笑着对两人说道:
    “累肯定是累的,可是你们要知道,你们来这边,那就只能靠工分换粮食,如果你们不上工,就没有工分,没有工分就没有粮食。
    这次,我们是看在你们刚来的份子上,才用返购粮的价格给你们换了一批粮食,下次就不可能有这种好事了,当然了,如果你们家里能每个月给你们寄钱寄粮票,能让你们吃饱喝足了,那你们不上工其实也无所谓,就在这边住着,每年交那么三五块钱房租就行了。
    我的话就说到这,具体的你们自己再仔细想想,反正到时候饿的也不是我们,想清楚你们家里有没有支撑你们不上工的底气和粮票。”
    乔木没有说大道理,而是直接点出了最核心的粮食问题,说完便抬头和李香芳对视了一眼,抬手拉着李香芳就出了这个屋,让她们两个人静下来仔细考虑清楚。
    出了屋,李香芳还不太放心:
    “乔太婆,你这么说有用吗?”
    “我也不确定,不过我觉得也行了,要是她们家真的能每个月不间断的寄钱和粮票给他们,那不上工就不上工呗,还省得我们分粮食给她们,多点粮食自家村民分多好。
    要是真不知好歹,饿他们几顿就能想明白了,有的人啊,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且等着吧。”
    乔木哪能知道她们两个人是不是能想明白,不过也无所谓,反正这些知青也没什么固定任务,他们爱上不上,没必要太过纠结。
    “您说的也对哦!
    反正上面也没有硬性要求,我这就回去跟老乔说说,随他们去!”
    李香芳一想也是这么个理,小声道了个别之后,便匆匆去找她老伴了,找她老伴跟他说一下这事。
    而这时候,屋子里的李芳和张招娣两人正愁眉苦脸的讨论着。
    “李芳,刚刚那太婆婆说的是这么个理啊,咱们也没工作,下乡补贴就这么一次,以后没有了。这粮食就算省着点吃,那最多也就吃不到半年,咱们要是不上工,恐怕以后的生活真会成问题。
    我家里能给我寄一两次钱,可是粮票家里自己用都不够,有时候还得去黑市偷摸换点,哪里有多余的换成全国粮票寄给我,要真全用钱去黑市换粮食的话,就算我爸工资都寄给我也换不了多少粮食。
    光靠家里肯定不可能,我觉得我们还是得多少上点工,就算每天只赚三两个工分也是好的,有时候就算换的粮食不够吃,靠家里补贴的钱票,应该勉强也能够了。
    你觉得呢?”
    张招娣这么说的时候,李芳也在心里仔细琢磨着,琢磨着她爸她妈和大哥每个月的工资是多少,每个月的花销又是多少?
    又能余多少寄给她?
    粗略算一下,李芳也觉得靠家里养这事不靠谱,她哥今年就要结婚了,结婚之后她哥的工资可就不会再上交了,再加上她弟弟回头找工作肯定也得托人花钱,到时候家里能拿出多少钱还真不好说。
    所以,也是点头道:
    “是不能想着光靠家里,偶尔让家里补贴些没问题,如果全靠家里养的话,就算父母没话说,兄弟姐妹估计也会有意见,不好说。
    那我们下午上工去吧!”
    第58章 六零农家太婆婆(35)
    那四个知青虽然感觉蛮累的,也不太想上工,可工分换粮食的问题是不可变更的,再加上他们既然能下乡,那就说明家里兄弟姐妹不止他们一个,如此一来,想要光靠家里养着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这一点他们彼此都心知肚明。
    所以斟酌一番后,也只能拖着酸痛的身体继续上工,当然了,不是多辛苦的那种,工作效率基本等同于七八年前搞平均主义,大家干活都偷懒时候的工作效率。
    那叫一个低。
    他们村满工分是十工分,一般成年人努力干就能拿到十工分,妇女的话,健壮的也有八工分,即使是打猪草的孩子,那多少也能拿三五个工分,当然了,如果是比较偷懒的那种,两个工分也有可能。
    可是那四个知青呢。
    男的每天能拿四五个公分,女的只能拿两三个工分,还比不上一些孩子,本来有些对这些知青有想法的,想跟他们说亲的人家,看到他们每天的工分顿时也都放弃了。
    这么点工分,回头喝粥都难。
    甭管是嫁给男知青,还是娶了女知青,那都是个累赘。
    不过,日子还得过下去。
    大半年后,等到那四个知青发现自己秋收时,按工分分的粮食根本不够吃,家里也很难给出多少补贴,每天只能喝稀的时候,他们就不得不做出一些改变了,所以等到次年春,第二批知青下乡时,那四个知青的农活水准虽然还比不上一些老农,但跟刚来的时候也已经有了天壤之别,勉强能算熟练了,每天少说六七个工分,男的甚至偶尔还能拿到满工分,已然不错矣!
    可见,人还是被逼出来的。
    ——
    而乔木这时候则更闲了。
    闲主要是闲在她停止了给人民日报以及其他杂志社供稿,倒不是因为懒,也不是因为没有思路,主要是这段时间写稿子太伤神了。
    不但审核严的很,而且还得小心被有所图谋的人挑刺,再加上这段时间文化人被打成臭老九,身份地位一降再降,乔木实在是懒得费尽心机的去提心吊胆改稿子了。
    因为现在这情况简直是操着卖白粉的心,赚着卖白菜的钱。
    划不来。
    去黑市里偷摸跟别人换东西都比这安全,来钱还快。
    况且小儿子都找到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