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勇气_3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二章 硅谷重逢
    1
    桐子是九九年的九月初九到的美国,跟他的小女朋友方莹一起,手牵着手下的飞机。
    桐子虽然告诉过我方莹也要来美国读书,可没告诉我录取她的学校正是同在旧金山地区的U大,也没告诉我俩人乘坐同一趟航班。所以在机场见到他俩的时候,我还真的大吃了一惊。
    九九年的九月初九,多吉利的日子,他俩的航班却整整晚点了一个小时。
    我仰着头站在接机的人群里,抬头从电视监控里看见他俩走出海关。他推着装满箱子的车子,背后还背着一个巨大的旅行包。小女生挽着他的胳膊,毫不犹豫地把头靠在他肩膀上。
    海关大门迎着我打开,我一眼看见他在飞机上睡乱了的头发。他腿上还穿着那条洗得发白的破牛仔裤。他眯着双眼拼命地四处寻找,最后还是方莹先破口而出:“高飞!哎他在那儿呢我看见他了!”
    他向着我伸出手,顺便挣脱了小女生的胳膊。我不知他是要跟我握手,还是要拍拍我的肩膀。小女生在旁边向我眨巴着一双大眼睛。我不自觉地一扭身,双手抢过他手里的推车。他的手于是在空中划了个圈儿,又回到他小巧的下巴尖儿上摸了摸。
    他坐了十二个小时的飞机,我能看见他下巴上新长出的胡子茬。
    我莫名其妙地说了一句两位一路辛苦了。我边说边转身把小推车往机场外推,桐子在我身后紧跟了一句:你是不是病了?怎么突然变的这么有礼貌?
    桐子走出机场的第一句话是:这边天气真好!他话音未落,方莹立刻手搭凉棚向远处眺望,好像天气好得可以看见中国的万里长城。我说加州的天气就是这样,旱季的时候晴空万里,到了雨季就每天淅淅沥沥好像跑肚拉稀。方莹立刻掩鼻笑言高飞你怎么还这么贫,桐子则仰起头往天空深处观察云的动向。他挺立的喉结下面有颗金色的东西一闪一闪,令我感觉有些刺目。
    我让他们站在大厅门外,等我把汽车开过来。
    我独自转身,走回机场大厅,在玻璃门关闭的一瞬间,我听见小女生嗲声嗲气地说:“郝桐你看,那辆奔驰小跑车漂亮不漂亮?郝桐你倒是看哪……”
    我不禁回头看了一眼,他也正要扭头去看奔驰车,可我们的目光还是碰了碰,就一瞬间,他的眼睛在加州的阳光下,显得特别明亮。
    玻璃门在我身后迅速地关闭,声音轻得不能再轻,好像要遮掩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机场的广播正在预报航班起飞,大厅里人来人往拥挤如王府井百货大楼。九九年硅谷的经济膨胀得好像马上要溢出锅的牛奶,即便是普通工程师,也把去夏威夷度周末当作家常便饭。可谁又能想到,不到两年,这气泡破灭得有多彻底,有多么的不留情面。
    未来的事没人能想得到。我想不到,桐子也想不到,湾区的许许多多人都想不到。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就像一群无端忙碌着的蚂蚁,天空由晴转阴,只当是乌云遮住了太阳,却不知有一只穿着皮鞋的大脚,正向着蚁巢踩下来。
    2
    桐子的宿舍离我住的地方不远,实验室更是斜对门儿,可我一天还是见不了他几面——他到了S大,就好像陈景润转世,华罗庚复生,每天宿舍实验室教室三点一线,连超市都懒得跟我一起去。其实S大名气虽然大,可学习气氛并不算太浓,比麻省理工或是加州理工差远了。对于我这种好逸恶劳的家伙,这里是名利双收的好地方;可对于像桐子那样奋发图强的准科学家,难免会时常怀疑自己浪费了时间。比如坐在树荫里吃两个小时午餐,躺在草地上看西洋小帅哥光着膀子玩儿飞盘,还有黄昏时到校园后面的小山上闻着牛粪味儿散散步。照我看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失去这些,即便拿到十个八个博士学位也没意思。
    每逢周末桐子打破三点一线,由我接送他去U大和方莹团聚。桐子此地无银三百两地告诉我他在方莹的客厅里睡沙发,我说反正是你老婆家你爱睡哪儿睡哪儿,就是睡吊灯上咱也没意见。他说你当我是小龙女呢?我说真没出息你怎么不说你是杨过?他撇撇嘴只当没听见,然后接茬儿又加上一句:我们毕竟还没结婚呢,再说方莹又不是一个人住。
    方莹有个同屋,也是中国留学生,据说跟方莹关系好得就像亲姐妹。这年头经济太火,即便拿着全奖,也还是租不起旧金山湾区的独立公寓。桐子也有个同屋是政治系的博士生,据说那老美性格孤僻,常在午夜嘴里叼着勺子在屋里屋外夜游。所以方莹很少到S大来,倒是桐子每周末往U大去,去时背着一书包教材和文献,好像方莹家就是二十四小时营业的图书阅览室。好在方莹也是好学的人,不然我就忍不住要同情她了。
    桐子的老板是个留着大胡子的韩国人,实验室里收留的也都是韩国留学生,唯独混了个桐子,有点儿鹤立鸡群的效果。其实韩国的帅哥美女不该算少,可经过S大的严格筛选,就剩下一批独具特色的家伙了。记得《音乐之声》里的漂亮家教玛丽亚曾经说过:上帝在这里关上了门,又在那里打开了窗。利用反证法可得,上帝给了谁聪明的脑子,也许就不大会给谁漂亮的脸蛋儿。
    当然这在桐子是个例外。难道上帝也会有疏忽的时候儿?
    那帮子韩国学生其实也未必都聪明,不过一色的大户人家公子,不知比桐子有钱多少倍,其中有个小胖子叫“炳湖”,老爹只给买了辆Honda Accord(本田雅阁),基本就算最不起眼的了。
    桐子平时只和炳湖聊聊天,跟其他韩国人基本不来往。倒不是韩国人多势利眼,主要因为桐子太要强,从来不愿和有优越感的人来往。当然语言的障碍也不容忽视。桐子的英语并不差,但不足以跟人称兄论弟的套磁。韩国人的英语口语就更没法儿恭维,舌头大得能撑破腮帮子。
    桐子在实验室里处境孤单,大胡子教授平时对他也不怎么关心。他心里没底,常跑来跟我抱怨教授不给他课题做。我说新入学的做什么课题?先上上课适应适应不就成了?他说炳湖也是新生,可教授每周都让他读好多文献,还让他帮着别人做试验。我说你每周不是也读好多文献?他说那些都是他自己找的,不是教授安排的。
    我说你有病啊?让你闲着还不好?非像炳湖似的给别人当小催本儿?他说没事做他心里不踏实。我说你知道这叫什么?他问叫什么?我拖长了声音说这就叫贱!他白我一眼转身溜回实验室去,没过两天竟然主动找大胡子要求做科研,结果被分配给炳湖打下手。炳湖是个手慢脚慢脑子更慢的小胖子,桐子心里不痛快,一连几天耷拉着脸。周末我按例开车送他去U大和方莹团聚。我劝他说干脆你就当没这回事,你什么也甭干,管丫韩国人说什么呢!
    他把头扭向窗外,小声嘟囔了一句:我要是会说韩国话就好了。
    我立刻心里起急,大声说你丫真没骨气,在美国留学凭什么要讲韩国话?
    他闭嘴不再说话,脸还保持朝向车窗外的姿势。我突然觉得我有点儿反应过度,明明受气的人是他,可我怎么好像比他还生气?
    车开到方莹宿舍门口,桐子一只脚踏在车外,突然回头问我要不要留下来跟他们一起吃晚饭。
    我猜他只是想要个台阶儿。我哈哈一笑说你小子想让我当灯泡?
    他也笑说对没错,我俩当初就是你撮合的,结果让你跑了还没当过灯泡。
    我说你丫这次也还是甭想!
    他还想说什么可方莹突然开门走了出来,不知是凑巧还是她早在窗户里看见我们了。桐子立刻把剩下的一只脚也迈出车外。方莹含着笑走过来打招呼。她的腰肢很细个头很高,在夕阳下妩媚动人得不得了。
    她跟我说:“你好啊,又辛苦你真不好意思,一路上堵死了吧?”
    我说:“这有什么?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也得让你们这对儿牛郎织女见上面儿!”
    她说:“看你又要耍贫嘴了”,边说边含情脉脉地侧目看一眼桐子。
    桐子有点儿发窘,忙说:“跟他客气什么?这家伙才不地道,让他赏脸跟咱们吃晚饭他都不肯。”
    方莹说:“是吗怎么能这样呢?是不是怕我们让你请客?今天你不用担心,我已经把饭都做好了,管保够你吃的,只要你不嫌不够丰盛……”
    我抢过话头儿:“不丰盛我不吃!哈哈,开玩笑的我真的有事,等下次吧。”
    3
    那天晚上蒋文韬照例来我家看电视,临走的时候问我第二天要不要去爬山。我沉默着没立刻开口,她默默地低头去捋裙子上的褶子,我才突然发现她今天居然穿着裙子。
    我说好吧明儿中午我去接你。她点了点头转身出门。那条裙子虽然颜色很暗,可看上去很新,上面纵横交叉着几条笔直的褶子,大概是因为一直压箱子底的缘故。说实话裙子穿在她身上多少有点儿别扭,好像出土文物围了花花绿绿的彩带。可我还是硬着头皮说你穿裙子很漂亮。她抬了抬头却没说话。她眼中有道光忽地一闪马上又黯淡下来,我赶快抬头看看夜空,看看是不是反光——也许有颗流星正打哪儿经过。
    我送走了蒋文韬,看看表整整十二点。毕竟是周末,这会儿睡觉有点儿早。午夜的校园并不十分安静,空气里还飘着隐隐约约的摇滚乐。我坐回电脑前,鬼使神差地就点开雅虎征友的网页,并且在选择对象一栏里选了“Man Seek Man”(男性寻找男性)。这台电脑在我宿舍的桌子上放了整整两年,老天作证我从来都没用它搜过这种东西。
    记得大学二年级《Fortune77》课的老师讲过一句话:电脑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最伟大的革命。是不是人类的我不知道,但我突然有种预感,电脑说不定就能改变我的一辈子。
    我连忙关掉电脑,那些正在屏幕上罗列的名字,email,甚至还有微缩的照片都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剩下一张我自己略显变形的脸,打了个哈欠,嘴巴张得很大,大得有点儿夸张。
    第二天礼拜六下午,我和蒋文韬在某公园爬山。我们正聊着,桐子突然给我打电话。山里的信号不好,我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做了一套广播体操,终于把他的意思听清楚。蒋文韬本来站在我身边儿,听我大声地叫桐子,立刻迈腿往前走了几步,站在远处欣赏风景。
    桐子说他今天就想回S大,他说我要不方便就不用接他,他下了地铁可以再坐公车。不知是不是信号不好的缘故,他的声音断断续续的,照我对他的了解,这多半儿是跟小女生吵架了。
    从地铁车站到S大,坐公车至少要两小时,更何况我猜他根本不清楚该坐哪趟公车。
    我收起电话,蒋文韬还站在远处看风景。我尽量放慢脚步,蹓跶着走过去。我知道她不会主动问我电话谁打的是不是有事。所以我先开口说我得去接我同学,你跟我一块儿去吧?
    我心里盼着她能一口回绝,可她什么也没说,只轻轻点了点头。我于是又补上一句:你下午没要紧事吧?她又轻轻摇了摇头。
    我们赶到BART车站,桐子已经站在路边等。他熟练地拉开后车门,把包往后座上一扔,一屁股坐了进去,很自然地和蒋文韬打招呼。这不是他俩第一次见面,以前在我宿舍碰上过。
    我从后视镜里看桐子,他也正在看我。他冲我挤眉弄眼儿,那意思是在拿我和蒋文韬开心。我假装没看见,一心一意地开车。
    当着蒋文韬的面儿,我不能问桐子到底出了什么事,也不能谈论炳湖和大胡子教授。可我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其他的话题。聊天儿有时竟也像是看电视剧,中间插播广告,上一集悬在那儿,没心思换台看别的。
    但没过一分钟我手机就叫,不接也能猜出谁打的。我把手机递给桐子,他接过去在嘴边儿捂严实了,呜噜呜噜地说话。我把汽车音响的声音开大一些。蒋文韬扭头看窗外,左不过就是湾区那些长满黄草的山,这几个月她早该都看腻了。
    桐子没讲多久就把电话还给我。我专心开车,可还是听到一句什么“爱去你自己去”之类。这下子我心里有了数,俩人大概又为了那位“林叔叔”怄气了。
    方莹在旧金山有个熟人,姓林,是开中餐馆儿的。方莹的父亲前两年到旧金山某大学作过访问学者,常去中国城的中餐馆儿吃饭,一来二去的就跟这位福建来的林老板成了熟人。现在女儿也到这里留学,自然把女儿介绍给熟人,也好有个照应。
    林老板我见过,四十岁上下,黑瘦精壮,眼窝深陷,是个老实巴交,土里土气——当然某些女生管这叫“有男人味儿”——的岭南人。
    有一次我开车带着桐子夫妇到中国城一家超市购物,林老板正巧也在店里买东西。他正挽着袖子,从货架上往自己的购物车里搬东西,一包一包地装冰块儿的袋子,足有二十磅的大米袋子那么大。他动作灵活,大气不喘,结实的胳膊上青筋暴露,泛着黝黑的光泽。
    我正欣赏他的粗胳膊,他却突然抬头看到我们,好像一脸吃惊的样子。我赶快扭头看别处,可过了一会儿,发现他还是不断地往这边儿看,冰袋子也不如刚才搬的利落。后来方莹也发现了他,立刻满脸带笑,快步走过去叫林叔叔。方莹也慌,手里还捧着一盒“湖北红心鲜蛋”,一根“马尾巴”在脑袋后面摇晃得好像钢上紧弦的钟摆。我这才知道,原来果然是碰上熟人了。
    林老板如梦初醒,一张木纳的脸突然间融化成堆满皱纹儿的笑脸,就跟方莹是突然从地里冒出来的人参娃娃一般。
    方莹松鼠似的蹦跶着往前走,林老板忙扔了冰袋子来扶方莹的胳膊,好像教练去扶刚从平衡木上跳下来的运动员。
    方莹两颊绯红,忸怩着把我们叫过去做介绍。
    林老板热情地按住方莹的小肩膀,同时说他的店就在这附近,盛情邀请我们去吃点什么。方莹看桐子脸上晴转多云,主动从林老板的大手下逃进桐子怀里,并用撒娇的口气说今天还有事,改日一定登门拜访。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方莹把林老板的成就讲得像刚出锅的水煮鱼,用的感叹词比水煮鱼里的花椒还要多。最后她说林叔叔多厉害啊!想当年是偷渡来的美国呢,那是多苦的日子呀!不但生存下来,盼到了总统的大赦,还开了店当了老板呢!对了,你们真应该去林叔叔家看看,那大房子真气派极了……
    桐子脸上已经多云转阴,忍无可忍地抢过话头说:在国内就是开饭馆的发死,做学问的饿死,怎么到美国还这样?
    方莹立刻撅起小嘴儿说别不服,人有本事就得承认!
    桐子脸上乌云密布,异常严肃地说:我就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成,可我就是谁都不服。谁让我是穷学生呢。
    方莹的脸色也有些不妙,但毕竟桐子的生气,使她眼睛里增添了些骄傲。再说正当着我的面儿,所以她并没发作,只从鼻子里吹出点气儿来。
    从那以后,林老板成了桐子家没把儿的水壶——提不得。
    然而林老板虽有威胁,却算得上是方莹的叔叔,方莹不能无端的就跟他断绝来往。更何况林老板始终记着登门拜访这档子事,隔三差五地就要打电话问方莹:“你几时到我家来吃饭啊?一定带你的朋友一起来啊!”
    迫于桐子的压力,方莹推了又推,但林老板单纯而执著,方莹只好再做桐子的工作。两人最近就为这事常闹小别扭。不过闹到像今天这么严重,大礼拜六的就要求回S大,还是头一回。
    我一边开车,一边从后视镜里看桐子,他硬压着嗓门儿和火气,好像憋着气的压力锅,我还真担心他把我手机扔到车窗外面去。
    桐子打完电话,沉默地靠在座椅靠背上。
    蒋文韬仍保持着扭头看窗外的姿势,纹丝儿不动,令我怀疑是不是被哪位巫师的咒语给变成雕像了。车里的空气好像是过了期的牛奶,正渐渐地结块儿变味儿。我直接把车开回S大,也没请教大家的意见,先开到蒋文韬家门口。咒语解除,雕像恢复血肉之躯。她会意地下车,礼貌地和我们说再见。我有点儿做贼心虚,没敢仔细看她。
    桐子从后座换到前座,脸上的怒意已淡了不少。他咧嘴笑着说:“这多不合适?你该先把我送回家,再陪她去吃饭。”
    我说你早干吗了?人都下车了。
    他说那我赶快去把她给你追回来?
    我说你丫少装蒜!
    他吐了吐舌头,把头仰到座椅靠背上,傻乎乎地笑。
    看他心情好转,我索性把车开到S大校园后面的小山脚下。
    我俩下了车往山上走。四五点的夕阳,把远处的重山都镀了金。
    半山腰孤零零地斜着一棵歪脖子树,歪得有点儿离谱,中间一段树干几乎和地面平行,令人怀疑那也是硅谷的高科技产品——人工培养的“环保座椅”。
    我们向着山顶走,山路有点陡,没过多久我开始喘粗气。
    他嘿嘿笑着说:“又长膘了吧?”
    “劳驾不是‘膘’是‘膘儿’好不好?”
    “你又长‘膘尔’了吧?”
    “行了行了还是把‘儿’去了吧,这分开说比不说还恶心。”
    桐子瞪眼:“怎么?你不服气呀?”
    我也瞪眼:“你以为你多厉害?我怎么着也还经常锻炼,不像你每个周末都纵欲过渡。”
    “你还别嘴硬,看谁先到那棵树!”
    他“树”字没出口,拔腿就跑。我早熟悉他的伎俩,听到“看谁先到”我就已经冲了出去。
    这傻孩子。要是我,一准儿说“看谁先到那颗树——”拖长了声音,就算别人不先跑,也得引诱他跑出去,然后再接着说“树——下山沟里那块石头!”然后自己掉头跑。这在我们中学连初一的小孩子都会,可桐子不会。他看着那棵树,后面就只能说出那棵树,说不出别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