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重生在夫君登基前/碎金 第5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只有叶碎金明白,这都是叶家人该得的。
    这是她全力相争的结果。
    上一辈子她只能做到这样了。
    但这辈子呢?叶碎金眼望西南,内心里升起了火焰。
    她其实一直不服气。
    怎么就从赵景文的妻主变成了赵景文的皇后?她不如赵景文吗?
    没有叶家赵景文还能做皇帝吗?摆脱了赵景文,不再走那些错路,她靠自己又能走多远呢?
    ……
    来试试看呀。
    过节送人头,于百姓家不吉利,于军中却是喜庆。这可是军功呢。
    叶碎金让斥候转达:“告诉郎君,邓州不缺人,不急他回来,他想做什么放手去做。”
    杨先生甚至问:“可需要辎重补给?”
    杨先生不可能预知裴莲的存在,那么在杨先生的眼里赵景文就还是叶碎金的夫婿,他和叶碎金的利益是一体的。
    行军司马协统戎务,他该当问一嘴的。
    这个事赵景文交待过了,斥候回道:“郎君说不必。郎君在外面很是缴获了一些财物,够用。”
    且此时才是八月,六月刚收过粮食,不管是被什么势力搜刮了去,还是被百姓深藏了,总之赵景文肯定能从什么地方搞到补给。
    还真一时不用邓州给他补充辎重。
    叶四叔还赞了一句:“景文能干。”
    叶四叔适合守成,赵景文不要辎重补给,他就瞅着顺眼。反之,则是败家子。
    因打仗这件事,是有利可图的,武将世家怎会不懂。
    八月十五过中秋。
    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
    叶碎金领着叶家人在军营里祭月。祭祀完,宰杀的猪羊都犒劳给兵营。
    时人吃肉,主要吃羊肉。猪肉吃的少。
    羊肉烩了汤饼,虽然每个人可能就一片两片薄薄羊肉,那也几乎把舌头都吞下去。
    还能分得一块蒸猪肉。
    这节过得太美了。
    因重要的人都在军营,叶家堡也来了许多人一同过节。
    十一娘、十二娘都不肯穿漂亮衣裙,非要跟叶碎金一样一身飒爽劲装。
    小姑娘们自学了回马三枪后,谁也管不了她们了,用叶四婶的话说就是“疯魔了”。
    其实是,小姑娘们从前和叶碎金不亲近。她们年纪小,不像三郎四郎这些兄弟是和叶碎金从小玩到大的感情。本来就差着年纪,又赶上这几年叶碎金和本家有了龃龉,不免就生疏些。
    但叶碎金这次将回马枪传给本家子弟的时候,一并喊来了十一娘十二娘两个。她们两个才晓得平日不太见面的六姐姐竟这样好。
    她甚至知道她们喜欢吃什么,喜欢什么花色的布料。
    太神奇了,这些亲娘大约是能说出来的,亲爹和兄长们都未必,六姐姐却竟然知道。
    小姑娘们怎能不喜欢六姐姐,自此开启了模仿她的道路,在这条道上一路狂奔。
    亲族团聚在军营开宴,火光明亮,笑声不断。
    叶碎金举着酒盏,视线扫过去——
    火光里,叔叔们已经开始踩着凳子划拳。
    十一娘十二娘带着年纪还小的十一郎、十三郎、十四郎疯跑,玩行军游戏。
    婶婶们都穿戴起来,插金戴银,满脸喜气。尤其是那些儿女还没订亲的。
    如今叶家掌了邓州,下面的弟弟妹妹们以后的亲事只会比哥哥姐姐们都更好,怎能不欢喜。
    忠远堂的六郎叶敬仪也赶回来了。他没有和忠远堂的长辈坐在一起,反而和四郎五郎几个扎堆,给他们讲三郎在南阳做事是如何地铁血。
    四郎五郎几个听得血都热了,个个手舞足蹈,不停地说:“是该杀!若是我在那里,也一定会手起刀落!”
    三郎和他的妻子坐在一起。
    三郎妻子附在他耳边悄悄说着什么。一向沉稳镇静的三郎忽然激动起来,竟把手伸向了妻子的腹部。被妻子笑嗔着打开去。
    他握着妻子的手也说了些什么。妻子忽然泪盈于睫。
    叶碎金想起来怎么回事了。
    三郎又要做父亲了。
    三郎之前已经夭过一个孩子。他的妻子伤心了了好久,到这一年才又有了身孕。
    但这个孩子和后面的孩子其实后来也都夭折了。
    还有五郎的妻子,因为过于担心战场上的丈夫,她在孕期得了暴食症。
    胎儿太大了,导致她难产而亡。
    但,那全都是上辈子的事了。
    叶碎金把酒盏里的酒一饮而尽!
    我既知命运走向,岂能任它再来!
    作者有话说:
    如果手里的营养液三月不过期,请留在4月1日再投。
    叩谢!
    =======
    浅聊一下三代还宗这个事。
    看过几个案例之后,有些感想。
    赘婿的儿子、孙子都随了妻族姓氏,但过去的社会又允许三代后可以改回赘婿的姓氏,所以会发生三代还宗这个事。
    这个事的本质,很多人会以为是为了向下传递赘婿的姓氏。所以有人会觉得,女方多生几个,一个跟女方姓,一个跟男方姓,问题就解决了,就不用三代还宗了。
    并不是这样的。
    因为这个事的本质,不是向下传递,而是向上追溯。
    它的本质是,一些随了母姓的男人,生活在父权社会里,从小父权文化里熏陶长大,他们打从内心里认为“我不该姓这个(母系)姓氏,我真正的姓氏应该是另一个(赘婿的)姓氏”。
    三代还宗的本质,不是赘婿的姓氏向下传递,而是他的子孙们,向上追溯自己的血脉本源,追寻自己“真正”的祖宗,而不是虚假的(女方)祖宗。
    什么是还宗,还宗不仅改姓,还要从女方的族谱里迁出来,重新进入赘婿家族的族谱里。
    因为父权社会下男人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祖宗。
    所以即便当年已经有别的孩子继承了赘婿的姓氏,也没法阻止姓了母姓的这一支追寻自己的祖宗,寻找自己的血脉根源。因为他们不是为了那个赘婿,他们是为了自己。
    其实很多过去的三代还宗,当时的赘婿都已经死翘翘了,但即便这样也无法阻止子孙们还宗。
    因为古时候整体的社会主流文化是这样的,入赘这种为一时应对解决眼前困境(比如保住财产,或者不受欺负)的行为,在整个社会中其实是属于个案。即便女方有意识地灌输随母姓的观念,然而随着一代人、两代人的繁衍,也很难抵抗整个社会的主流意识。
    父权社会里的男人,最终还是会回到他们认为的“正道”上去。
    第39章 冬储
    京城。
    皇宫。
    中秋过后几日, 皇帝在为西北战事皱眉的时候,大公主进宫了。
    大公主是他原配生的长女,是他第一个孩子, 极得他宠爱。见到大公主, 他的心情就好多了, 告诉她:“你男人没事,不用担心。”
    大公主道:“我才不担心他呢,我是来给父皇送奏折的。”
    她晃晃手里的奏折:“父皇猜猜, 这是谁上的表?”
    晋帝不跟她玩这小孩子游戏:“你直说。”
    长女所求,但凡没什么大问题的, 他通常都会准许。
    大公主笑道:“是邓州, 姓叶的那个女子。”
    皇帝道:“她这是上谢表?”
    谢表上得有点晚。但皇帝从来也没把叶碎金一个乡下土堡主当回事,根本已经忘记了。
    结果公主笑嘻嘻:“算是吧。她还想要点东西。”
    皇帝揉揉额角:“这女子脸皮怪厚。”
    但公主既然笑嘻嘻的态度,就说明那女子的要求不算过分,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父皇。”公主说, “你快猜,她要什么?”
    皇帝头痛:“多大了, 还老猜猜猜。快说。”
    公主把奏折塞给他:“父皇自己看。”
    皇帝一边展开看,公主一边絮叨:“他们到了就奔我府里来了, 说谢我上次帮忙说话。我问他们来做什么,我一看这奏折要的东西就乐了,赶紧拿来给父皇你看。”
    实际上公主这次是又收了礼, 看了看奏折说:“这要是递到衙门口去, 都不知道能不能到我父皇跟前呢。算了, 你们当家的这么知情识趣的人, 我帮她直接递过去吧。”
    皇帝看了看, 前面自然都是谢恩的套话。看得出来执笔的人十分精通官样文书。
    中间又开始诉苦, 讲邓州有多少流民,眼看寒冬要来,她有多么头痛,愁得觉都睡不踏实。
    皇帝读到这里都已经做好了这厚脸皮女人跟他要粮食布帛的心理准备了,结果往下一看:“咦?”
    公主凑过来:“是吧,我当时看也稀奇。她要纸。父皇,纸做的衣服能保暖吗?”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