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盛华 第18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秦先生点着头,“老朽这心情……无以言说,这是漕司之福,李家之福。这么大点孩子,就能如此明白人心,目光犀利,不为外相所蒙蔽。说句不怕漕司着恼的话,漕司在这个年纪时,只怕都没有他见事见人的这份冷静明白。”
    “先生说笑了,我象他这么大时,正糊涂着呢。祖宗保佑!反常为妖,那个钟氏,我和山哥儿看法一样,梧桐既然是钟氏的心腹……先生是怎么打算的?”
    “梧桐这事,我不怎么担心,山哥儿这样的,哪能被他算计了?谁算计谁还说不定呢。我这趟来,是要和漕司商量商量眼下的两件大事:一是山哥儿现在和将来要用的人,二是银子。”
    李漕司不停的点头,“银子是小事,夫人在杭城有两三间铺子,都是极好的生意,明天一早我就打发人过去交待一声,要用多少银子,你只打发人找掌柜支取,柜上不够,我再调银子过去,这是小事。人……先生的意思呢?”
    “这人,还是得漕司操心。我觉得,梧桐这事了结时,钟氏,也就了结了。漕司用心挑些人……”秦先生顿了顿。
    李漕司立刻接话道:“这我懂,这是山哥儿的人,先生放心,李家这一代子弟……唉,都是好孩子,可惜资质平平。
    十年后,这个家,就得看着山哥儿了,要说有所求,我只求山哥儿能对李家少些怨愤,多些亲近。”
    “东翁放心,山哥儿这样明理,东翁和李家待他的好,他哪会不知道?
    再说,独木不成林,至少十年内,山哥儿都是要仰仗东翁和李家的,有这十年功夫,哪还有什么不亲近?”秦先生笑道。
    李漕司连连点头,“我也是这么想。对了,闪参议那边?”
    “漕司放心,离发动不远了。”秦先生想着两个师爷,眼皮都懒得眨,两只臭虫而已。
    送走秦先生,李漕司再回到上房,全无睡意。
    严夫人已经让人备了些汤水等他回来,“没什么事吧?”
    “几件小事,都是好事,你放心。山哥儿明天就要到万松书院读书了,是王爷亲自跑了趟横山县,传的这个信儿。先生过来,是跟我商量山哥儿今后要用人手的事。”
    李漕司抿着汤水,脸上都是喜色。
    严夫人双手合什,“阿弥陀佛,这下可算定了,人手?”
    “人我亲自挑,你不用管了。有两件事,得跟你商量,一是山哥儿以后用银子的地方只怕不少,我想让秦先生暂时从杭城你那几间铺子里支银子,往后……”
    “什么我的你的?都是咱们家的,老爷该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严夫人打断李漕司的话嗔怪道。
    到江宁以来,他们夫妻的亲密中,渗进了越来越多的甜意。
    “我知道夫人贤惠,天下少有,那也得跟夫人禀一声。”李漕司欠身拱手,开了个小玩笑。
    “第二件事,山哥儿和他那个妹妹,叫李冬是吧,年纪不小了,这婚姻的事,夫人得操操心,特别是山哥儿,这媳妇一定得挑好,老三夫妻只怕连一两家象样点儿的人家都不认识,不能指着他们。”
    “老爷放心。就是一样,得空我得见见冬姐儿,脾气禀性,心里得有个数,这都得当咱们自己亲生闺女一样操心,什么都得想到,老三那性子……”
    严夫人和丈夫前所未有的齐心。
    “放心,再过一阵子,就能常来常往了。”李漕司捻着胡须,话里带笑。
    ………………
    第二天一大早,秦先生就带着李县令的信,先赶早往杭城去了。
    到了杭城,先往万松书院拜会了古山长,递了李县令的信,转达了李漕司的致意。
    又在李县令那份礼物上添上李漕司连夜打发人送来的另一份厚礼,向诸位师长表达了敬意,再去看了李文山的住处,一切妥当,秦先生出来,径直去拜会闪参议这个旧友。
    闪参议听说秦先生来了,急忙三言两语打发了正在见和候见的诸人,三步并作两步迎出来,“昨儿听说五郎明天要到万松书院,我算着你今天就得过来。来人,去跟朱参议、姚参议禀一声,老秦到了。”
    闪参议一边和秦先生说着话,一边吩咐了一句。
    “中午我做东,好好聚聚,说起来,我们可有好些年没在一起论论学问了。”
    “我这学问早就撂下了,可不敢在闪兄面前搬门弄斧。”秦先生笑着客气,和闪参议你谦我让进了客厅。
    小厮上了茶,闪参议屏退众人,微微欠身笑道:“听说昨天是王爷亲自到横山县递的信儿?”
    秦先生笑着点头。
    “听说古山长因为五郎入读这事,特特回了一趟上里镇。”闪参议压低了声音,秦先生凝神听着,这都是要紧的消息。
    “关副使昨天寻了趟姚参议,交待说五郎憨直,见识有限,请姚参议能关照时就关照一二,不要让外人闲事打扰了他。”
    闪参议说到第二件事,秦先生肃然,“关副使待五郎……这真是……”
    “可不是,自家子侄也不过如此。”闪参议跟着感叹了句,正要再说,外面通传声和脚步声一起响起,姚朱两位参议到了。
    秦先生和闪参议忙站起来迎出去,四个人寒暄了几句,你谦我让重新进客厅落座。
    说了一会儿话,朱参议问了句,“闪兄,常平仓的事,你跟秦兄说过没有?”
    “差点忘了这件大事。”闪参议轻拍了几下额头,“眼看着新粮就要下来了,这几天就要开始核查各县常平仓,以旧换新。”
    照理说常平仓是钱粮上的事,不该归在帅司这里,不过如今的两浙路非同一般,钱粮诸事,都归于军务,自然就全在罗帅司这边了,罗帅司这会儿是集两浙大权于一身。
    “常平仓这事,”朱参议慢条斯理的接过话,“诸府诸县,历来是有名无实,帐上一百万担,库里能有六七十万担,就是上上之县了,可两浙路不一样,太后到两浙路前,户部就开始悄悄调钱粮入两浙路,以备军需。”
    第43章 怪人郭胜
    秦先生听到这是就全明白了,这是要拿两浙路粮比帐多这样反常的常平仓,给横山县那两个师爷下套了。
    朱参议介绍完,闪参议看着秦先生问道:“秦兄觉得怎么样?”
    “什么时候发动?”
    “一个月后。”
    “那来得及了。”秦先生浑身放松,往后靠到椅背上。“别的都容易,就是后续接手的人,让人头疼,说到这个,正好请三位帮个忙,若有合适的人,还请推荐一二,我们三老爷虽说这前程上……不瞒三位说,这人,算是替五郎备下的。”
    朱参议眼睛一亮,“要是这样,我这里,还真有一个。”朱参议顿住话,有几分迟疑,
    秦先生立刻笑道:“朱兄只管说。”
    “小郭?”姚参议反应极快,见朱参议点头,转向秦先生笑道:“我替朱兄说,朱兄说的,是他外甥郭胜,这是个奇才。只是,经历坎坷,很有几分性子。”
    秦先生恍然明白了,“我知道他,是个奇才!他现在在杭城?只要他肯曲就,那是求之不得。”
    朱参议这个外甥,他早有耳闻,是个极其不简单的,只要他肯帮忙,横山县和李县令身边那些小事,不值一提。
    “五郎脾气好,本性忠厚,心地宽大,是个极好的东主。”秦先生看着朱参议,对李文山极口称赞。
    “我看着五郎也极好。”闪参议忙接过话。
    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狠夸了一通李文山。
    秦先生没敢多耽误,又说了一会儿话出来,到帅司府递了李漕司的拜帖,罗帅司正忙,只让人出来,嘱咐了他几句诸事经心的话。
    秦先生出了帅司府,犹豫了片刻,让人赶着车,往城外请见关副使,关铨没见他,只让人传了话:用心侍候,好不好,他都知道。
    秦先生纳闷之余,心里升起股寒意。这位关副使,到底和五郎……或者说是和李县令一家,是什么渊源?
    秦先生跑了一天,度着李文山快到了,往西门迎出去。没多大会儿,就看到李文山纵马在前,梧桐紧跟在后,越来越近。
    秦先生下了车,李文山看到秦先生,急忙勒住马,缓行几步到秦先生面前,翻身下马,“先生是来接我的?怎么敢劳动先生?”
    “万松书院管得紧,一会儿进了书院,想出来可不容易。有几句话得交待交待你。”秦先生瞄了眼紧跟在李文山后面下了马,态度神态很有几分不一样的梧桐,示意李文山上车。
    “三件事。”从西门到万松书院不算远,秦先生直入正题:“从明天起,你就算正式跟在王爷身边了,一是人,二是钱,都得跟上。”
    秦先生顿了顿,看着李文山,“昨天夜里我去了趟江宁府。你得记着,你姓李,你的家,是京城的永宁伯府,不是横山县衙。”
    李文山直身肃容,这样的话,阿夏也郑重交待过他。
    秦先生满意的看着李文山的神情,这一件事不用多说了,“用人首重可靠,这事我就托付给你大伯父了,你大伯父能做到一品大官,眼光见识都极好。”
    秦先生这话里的意思,一重接着一重,李文山连连点头,他只听懂了头一重:大伯父挑的人,不会差。
    秦先生却以为他都听懂了,笑意从嘴角漫出来。
    “银子上,你大伯父指了杭州城几间铺子给你用。这会儿你用不了几两银子,也不宜多用。这两件事,你心里先有个数,不过,暂时不宜为外人道。”
    李文山点头表示听懂了。
    “第二件。”秦先生欠身附耳,将闪参议要用常平仓算计那一对郎舅师爷的事说了。
    “……这件事,我本来打算晚些告诉你,之所以这会儿就说了,是因为朱参议荐了位师爷,姓郭名胜,是朱参议嫡亲的外甥,这个郭胜,有几分不一般,得先跟五郎说一声,才敢定下来用不用。”
    “先生看中了就行……”李文山是打心眼里把秦先生当先生信任尊敬。
    “五郎,我知道这是你信得过我,可你得记住,别的事都能假手于人,只用人一件,一定要亲自过眼操心。”秦先生正色教导了一句,才接着道:“你先听听这个郭胜。
    郭胜是朱参议大姐的女儿,两岁多不到三岁,就被人拐走了,卖到浙南一带。
    十二岁那年,他一路要饭,回到了绍兴府。说是被人买去当独养儿子,养父母待他极好,十岁那年,养父母意外死了,嘱咐他回绍兴认祖归宗。
    郭胜聪明天成,异于常人。
    在浙南时,已经进了学,读过几本书,回到绍兴郭家后,读书极其刻苦,虽说晚了几年,可后来居上,二十岁那年,县试考了头名。
    隔年,带足了银两去考府试。郭氏一族都对他寄以厚望,他却在赴考路上,失踪了。”
    李文山呆了呆,仿佛想到了什么,瞪大双眼看着秦先生。
    秦先生看着他点了点头,轻轻叹了口气,“两年后,郭胜自己回来了,怎么失踪的,这两年在哪儿,只字不提。
    而且,再也不肯读书考试,说是决心已定,此生不入仕途。
    他父亲和郭氏族长,将他捆在祠堂里对着祖宗思过,半夜里,他逃出来,找到舅舅朱参议……
    这个郭胜,从十二岁回来,跟父母兄妹,以及郭家诸人,都极其疏离冷淡,只对朱参议这个舅舅,十分亲近。
    就这样,郭胜就跟着朱参议,入了幕僚师爷这个行当,一入行就很不一般,只是,他隐在舅舅身后,声名不显。
    就这样过了五六年,他已经将近三十岁,他爹娘,甚至朱参议,替他说了不知道多少门亲,他只是摇头,说不但绝了仕途之念,连成家这事,也是不想的了。
    大约是被扰的烦了,隔年,他就离开朱参议,四处游荡。
    正巧,他前些天经过杭城,这会儿正好在,朱参议拿他当儿子一样疼爱,虽说对他这任意妄为无可奈何,可还是盼着他能安稳下来,就荐了他。
    这个人,若能长远的跟着五郎,极为难得。唉,只怕不能,不过,哪怕只是暂帮一时,能度过眼下这个难关,也是极好的事。五郎看呢?”
    第44章 站在云彩上的感觉
    李文山紧拧着眉头,这事得跟妹妹商量商量,可他要见到妹妹,至少要十天后了,常平仓的事眼看就要发动,这事儿可拖不过十天。
    “先生,毕竟是阿爹要用的人,您看……要不,我现在就赶回横山县,问问阿爹的意思,明早……”
    “五郎天性纯孝。”秦先生呵呵笑起来,“令尊令堂都是极其踏实忠厚的人,郭胜有大才,可他这经历……过于不平凡了,所以我才跟五郎说,五郎觉得好,令尊那里……五郎多承当些就是了。”
    “也是。”李文山挠着头,他不怎么会找借口,推诿打太极这事,更是一窍不通,用力挠了几下头,下了决心,“先生觉得好,那就先用着吧!”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