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盛华 第6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徐太太听怔了,呆了半天,也没想起来娘家哪有个叫徐焕的,忙打发洪嬷嬷出去看看,片刻,徐嬷嬷连走带跑,带着二十岁出头,眉目清秀的男子进来。
    “太太,是焕哥儿!是咱们二房的焕哥儿!太太的弟弟!进京赶考,路过高邮县,过来看看太太,是焕哥儿……”洪嬷嬷激动的语无伦次,徐太太听的一脸茫然。
    离开京城后,她和娘家就断了来往,这位焕哥儿,她完全不知道是什么人,至少在她出嫁时,家里没有这位什么焕哥儿。
    李夏正在后园看书,得了小丫头青果的禀报,飞奔过来,刚刚好赶上洪嬷嬷正介绍的激动,徐太太正茫然的厉害。
    李夏站在徐焕面前,仰头看着他,徐焕也看向她,笑容灿烂,冲她眨了眨眼。
    这是她头一回看到这位舅舅。
    这位舅舅今年春闱高中,因为和李家的这份姻亲,可却是个毫无根基无人理会的,被牵进明振邦春闱舞弊案,革了功名,永不许再考,好象三十来岁就困顿而死,一直到死,都没成家。
    在她们一家家破人亡的那些年,徐家自始致终全无声息,她得势之后,对徐家不闻不问,他们既然全无声息,那就全无声息吧。
    唉,当年舞弊案爆发时,她以为永宁伯李家是雪上加霜,现在再看,李家那时是死里逃生才对,那一年,李文杉也中了二甲,却只是革了当年的功名。
    徐太太茫然归茫然,既然洪嬷嬷这么激动,这肯定就是她娘家亲人来了,让着徐焕进了正厅,赶紧打发人去请老爷回来。
    李夏偎倚在阿娘身边,扑闪着眼睛打量着并不怎么拘谨的徐焕,听徐太太、洪嬷嬷和徐焕一递一句的说话。
    “你也知道,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太原府,山高路远……”徐太太尴尬含糊无比的说着话,她总得问清楚这位徐焕,到底是什么人,怎么个来历,可这话,不好问啊。
    “这是太婆的亲笔书信。”徐焕欠身,从怀里摸出封信,双手捧上去。
    洪嬷嬷急忙接过,看了眼信封上那一行字,眼泪就下来了,“太太,是老太太亲笔,这字……是老太太亲笔。”
    徐太太忙接过信拆开,徐焕看她一目十行看完了信,微微欠了欠身,笑道:“我一岁半那年,父母都走了。腊月里,太婆回乡祭祀,见我在祠堂里无人照顾,十分可怜,就把我抱了回去。
    后来,太婆说我脾气性格儿,特别是念书上头,极肖父亲,就和族里商议后,把我过继到父亲这一房,太婆给姐姐写了信,我也写了两封信,一份投到京城永宁伯府,一份寄到太原府,姐姐大约没收到,明州离太原府实在太远了。”
    徐焕简单明了的介绍了自己。
    徐太太这下总算明白了,这个徐焕,是在她出嫁之后,祖母霍氏收养的族中孤儿,大约是看这个徐焕聪明难得,就过继到了她父亲名下。
    她父亲是徐氏族中唯一的一个同进士,当年父亲死后,因为过继的事,族里可没少闹事,大伯和继祖母霍氏互不相让,这过继的事,直到她出嫁,都没能定下来……
    “你大伯,还有大伯娘,都还好吧?”徐太太迟疑的问道,她这一房过继了霍氏收养的孩子,大伯怎么肯点头?大伯比霍氏可大着几岁呢,莫不是……
    “姐姐和姐夫去太原府后第三年,大伯得罪了人,当堂挨了十棍子,没熬过去。大伯死后,太婆就带着家人扶棺回到明州老家,在明州城置了宅子,没再回京城。”徐焕欠身答道,“大伯娘是十年前走的,病老。”
    徐太太怔怔的听着。
    父亲死后,她是跟着大伯和大伯娘长大的,大伯和大伯娘都是性子极其冷漠的人,待她不算不好,只是冷冰冰的仿佛陌生人。
    “老太太身体好不好?跟谁在一起住着呢?分家了还是还在一起呢?大老爷大太太没了,那几位爷……可都好?”洪嬷嬷忍不住问道。
    “太婆身体好,康健得很,爱听戏,明州城哪儿唱戏,她就去哪儿听。”听洪嬷嬷问到霍氏,徐焕露出一脸灿烂笑容,看向洪嬷嬷的目光里,充满了亲近和温情。
    “大伯娘死后,太婆就请族里主持分了家,大哥一直在山西做生意,分家后就举家搬到山西大同去了,已经好些年没回过家了。三哥一家在福建,生意做的挺大,都挺好,”
    这是个有趣的舅舅。
    第158章 出手
    李县令赶回到县衙的时候,徐焕已经把该交待的事都交待的差不多了,包括他今年二十三了,订过两回亲,头一回女家反悔了,第二回 是他上一科秋闱考中后订的,结果小定礼下了没几天,姑娘一病不起,缠绵了半年,没了。
    洪嬷嬷唏嘘不已,徐太太也觉得这个过继弟弟这亲事上,实在太不顺当了。
    徐焕倒是很劝了洪嬷嬷和徐太太几句,说是太婆说了,这是缘分没到,还说看来他必定是大福大贵的命,大福大贵之前,前头总是坎坷的。
    说的洪嬷嬷和徐太太都笑起来,洪嬷嬷感慨不已的很抹了几把眼泪,说老太太就是这样,凡事都想得开。
    徐太太张罗着,让人做了满桌的菜,李县令请了郭胜作陪,和这位小舅子相谈甚欢,徐焕酒量浅,被高兴之下的李县令劝着,多喝了几杯,就醉倒了,李县令也没什么量,回到后宅,也倒头睡下。
    郭胜酒量极好,午后,照样当他的先生上起了课。
    李夏瞄着蹦来跳去背着书的李文岚,低声道:“三件事:一,再写封信到京城,五哥学问文章都差的远,这一科,无论如何不要下场。”
    顿了顿,眼皮微垂,“秦庆必定固执坚持,你想想办法。还有,如果有什么机会,交待秦庆,伯府里,还有位大爷呢。”
    郭胜呆了片刻,眼睛一下子瞪大了,李夏侧头往上,斜了他一眼,“不要多想。大伯官运正通,五哥结亲唐家,秦王声势渐起,这样的时候,怎么会少了送上门的机会?”
    “是。”郭胜立刻垂头答应,信服之余,心底那丝说不清的感觉,却比刚才更浓了些,他家姑娘,仿佛能未卜先知……
    “好好想想怎么做,无论如何,劝下五哥。”
    “是。”郭胜虽说觉得这事极其棘手,还是答应的十分干脆,一边应承,一边转着心思,秦庆极其坚定的认为,李文山这一科春闱应该乘势而上,要不是姑娘吩咐,他也觉得应该乘势而上,现在……陆将军那边呢?要是写封信过去,是不是能有用,不知道陆将军是怎么想的,王爷又是怎么想的……
    “第二件。”
    李夏说起第二件,郭胜急忙收拢心神,凝神听李夏吩咐。
    “柏景宁任期到了,今年只怕要进京述职,写信给秦庆,留心柏景宁和柏家,有什么事,不管大事小事,让他及时写信告诉你。”
    “是。”郭胜不知道李夏为什么要关注柏景宁,但柏景宁是公认的本朝名将,姑娘关心这样的人,是情理之中的事。
    “第三件。”李夏眼皮微垂,“拦下舅舅,暂时把他留在高邮。”
    “嗯?”郭胜一个愣神,瞪着李夏,李夏垂眼低头,提笔描字。
    郭胜呆了一会儿,见李夏专心描字,站起来,踱到屋门口,看着背书背的摇头晃脑的李文岚,心里隐隐有三分惧意,却有七分飞扬,当然,另一面是十分的发愁,徐焕赶着春闱,明天一早就要启程,他现在醉倒了,连话都没说法,这拦下来,怎么拦?
    事情这么急,郭胜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下了课之后,从衙门出来,转了几道手,买了一包巴豆回来。
    当天夜里,徐焕拉起了肚子,直拉的坐在子孙桶上站不起来。
    李县令和徐太太赶紧起来,急着让人请大夫,熬米油,洪嬷嬷到厨房里一通查看,唐婆子也急的跟着洪嬷嬷到处看哪儿不干净……可要是不干净,老爷和郭先生,还有一家人,可都是好好儿的!
    县衙后宅灯火通明了大半夜,郭胜也赶过来,抢着去请了高邮县城知名的大夫过来,诊了脉,抓药熬药,忙到第二天午时前后,徐焕总算能从子孙桶上站起来,躺到床上去了。
    徐焕只带了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厮木瓜,郭胜自告奋勇,说他来照顾徐焕,徐焕这会儿,是和他住在一间小院子里的,小院子一共三间上房,两间厢房,他住上房,徐焕住厢房。
    小院在后宅和前衙之间,郭胜在前衙忙一会儿,就回来一趟,和木瓜一起,照顾徐焕坐子孙桶,吃药喝汤,尽心尽力的让徐焕和李县令、徐太太都感动不已。
    徐焕这拉肚子之症,头一趟大夫说的明明白白,没有大碍,不过是饮食不周,或是受了寒气,已经清空了肚子,再吃上两三剂药,静养几天,也就能好了。
    可这药,一连吃了两三天,也静养了两三天,徐焕是没再坐在子孙桶上起不来,可还是一天六七趟的拉稀,直拉的徐焕脸色青黄,整个人软的站不起来。
    李县令和徐太太都急眼了,洪嬷嬷更急,直急的乱骂起大夫来,郭胜赶紧打听了,另换了一个据说擅长治拉肚子的大夫过来,诊脉开方。
    这位大夫就谨慎的多了,反复诊了几回脉,除了汤药,还细细交待了饮食,清淡少油,最好别吃荤。
    洪嬷嬷亲自盯着唐婆子,唐婆子亲自动手,仔细的不能再仔细,干净的不能再干净,药吃了三四天,没油的素食也吃了三四天,徐焕这拉肚子,半点没见好,人倒是瘦了一圈。
    郭胜看起来也十分着急,和李县令商量了,急急忙忙骑马去了趟扬州府,请了扬州府最有名的名医过来。
    名医来来回回诊了四五遍脉,又将前面两位大夫的方子翻来覆去的看了五六遍,又亲自到厨房看了一遍,再细细问了徐焕从前如何,路上如何,如何如何,捻断了十几根胡须,开了张方子,更加仔细的交待饮食,连葱姜都不许吃了。
    可这名医方子,配着连盐都不多放的清淡饮食,徐焕这拉肚子,还是一点不见好转。直拉的本来就不胖的徐焕,瘦的两颊都陷下去了。
    直拉了半个月,半点不见好,李县令和徐太太急的眼睛都红了,再不好,这一科就误了!
    徐焕倒淡定了,有气无力的安慰焦灼不已的李县令和徐太太,说他这拉肚子,必定是他福运没到,和这一科春闱无缘,误过春闱,这拉肚子估计就好了。
    教主的新书,大家看过没啊?推荐下:嫁冠天下!好不容易拥有了这样完美的人生,可是一闭眼睛她却到了古代,成了一个新嫁妇。她被新婚夫婿掐死在婚床之上,她的夫婿因此深陷大牢。大宅之中,皇城之下,你争我抢,暗流涌动,事不关己,她本想一旁闲看,可惜事与愿违,这对假夫妻的角色她还得扮下去。
    第159章 可怜的徐焕
    徐太太和洪嬷嬷难过,他倒庆幸了不知道多少回,说这是他命好,这一场拉肚子灾,是在高邮时发作的,这要是发作在别的地方,没有这样比在家还精心的照顾,只怕他早就一命呜呼了,跟春闱,还是命要紧些。
    还真让他说着了,他这拉肚子之症,彻彻底底误了春闱之后,竟然真渐渐好了。
    眼看徐焕从一天六七趟,到一天四五趟,渐渐好了,徐太太难过徐焕误了考期之余,又庆幸无比,真象徐焕说的,幸好是发作在高邮县,在自己家里,这要是在路上病成这样,这人,指定就病没了,赶考的举人,哪一年不病伤几个?
    象徐焕说的那样,误一科两科不要紧,人好了,这才是最要紧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么。
    徐焕渐渐好了,大便成了形,跟健康时一样了。
    徐太太和洪嬷嬷长长松了口气,到庙里烧了香还了愿,开始一门心思想着怎么调理徐焕的饮食。
    徐焕拉了小一个月的肚子,人瘦的厉害,不拉肚子了,人还是虚弱的起不来床,得好好补回来,可又不敢大补,他肠胃这样不好,这补,那是得悠悠慢慢的补……
    徐太太也不再拘着李文岚和李夏,随他们往徐焕那边跑着找舅舅说话,反正徐焕躺在床上,也十分无聊。
    李夏拉着六哥,进了徐焕屋里,两人站在门口,四眼好奇的看着倚着床头,看着本书的舅舅。
    徐焕放下书,招手叫两人,“阿夏,岚哥儿,过来,来吃点心。”
    李夏和李文岚站到床前,一起摇头,李文岚一幅大人模样:“多谢舅舅关爱,我和妹妹吃过点心了,这是阿娘特意给舅舅做的点心,我和妹妹不吃。”
    “岚哥儿真懂事。”徐焕夸了句,“听郭先生说,岚哥儿已经开笔做文章了?”
    “嗯!”李文岚顿时昂着头,矜持的点了好几下。
    “舅舅是几岁开笔做文章的?”李夏扑闪着大眼睛问道。
    “十岁。”徐焕看着李夏,忍不住笑起来,小丫头这一句问,配上她那双扑闪不停的大眼睛,让他有种直觉,他这个小外甥女,是故意问的这句。
    “我十岁那年也该开笔的,是先生说,厚积薄发,说开笔写文章极容易的事,不用急,要不然,我肯定也是十岁就能开笔了,说不定九岁就开笔了。”李文岚急了。
    李夏侧着头,笑眯眯看着急的脸都要红涨了,嘟着嘴替自己辩解的六哥。
    徐焕看看急红了脸的岚哥儿,再看看笑眯眯看着哥哥的李夏,笑出了声,他姐姐一家,和太婆说的一样,都是良善人,姐姐姐夫是良善人,这两个孩子,可有趣得很,特别是这个小丫头,鬼灵精。
    “岚哥儿读书上头极有天份,郭先生跟我说过好多回,一直夸岚哥儿呢。”徐焕赶紧夸奖,想多夸奖几句,一时又想不起来怎么夸奖,损人他在行,夸人,还真不怎么行。
    “嗯。”李文岚点着头,嘴角往上弯起,看起来心情好多了。
    “郭先生说阿夏的字写的很好看了,阿夏也很厉害。”徐焕看着李夏,也夸奖了句。
    “我不开笔做文章,就写字。”李夏看着徐焕,笑的眼睛弯弯。
    这小一个月,郭胜时时陪在这位舅舅身边,这位舅舅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郭胜都仔仔细细的告诉过她。
    郭胜很欣赏这个舅舅,说他天性豁达,风趣诙谐,是个十分难得的。
    这会儿,舅舅一句一个郭先生,语气里透着的这股子感激和亲近,十分浓厚啊,要是他知道他这拉肚子,都是托了郭胜的福,不知道他是不是得把郭胜剁了炖汤……
    ……………………
    京城伯府。
    收到高邮县和江宁府的回信,已经是年里年外,严夫人打发人跟随夫人和黄夫人说了,两家先拿八字合出了大吉,正式下定走礼,只等出了正月。
    刚进二月,严夫人就忙着下了草贴子细贴子,下定了小定礼。
    小定大定礼热闹完,这定亲的事一了,严夫人就去了趟唐家,商量成亲的日子,随夫人和黄夫人商量了一天,隔天,两人一起走了趟永宁伯府,和严夫人商量,这成亲的事,能不能先等两年。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